猪带绦虫的幼虫(囊尾蚴)寄生于人体组织引起的疾病。又称囊虫病。广泛流行于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印度等国。中国的东北、华北及西北也较多见。
传染源
感染猪带绦虫的患者是传染源。猪带绦虫的成虫寄生于肠道,脱落的孕节随寄主粪便排出体外,人偶食入自孕节散出的虫卵而受染。感染方式有三种:内源性自身感染(猪带绦虫病患者剧烈恶心、呕吐,使肠内的脱落孕节逆行入胃)、外源性自身感染(猪带绦虫病患者粪便中的虫卵污染其手或食物,虫卵随食物又进入其本人的胃肠道)及外源性感染(随粪便排出的虫卵污染食物及饮水而感染健康人),以前两种方式最重要。人是猪带绦虫的终寄主,也是其中间寄主。虫卵入胃后,其胚膜经胃液处理,为消化液中的蛋白酶所破坏,六钩蚴破膜而出,钻入肠壁,经血循环及淋巴流进入寄主体内各组织,尤其是随意肌及脑部,发育为囊尾蚴。人对本病有普遍的易感性,但儿童因胃酸较弱,难以消化虫卵的胚膜,故较少发病。动物实验中曾观察到,重复感染后可以产生一定的免疫力,加速囊尾蚴的退变和吸收。人体感染囊尾蚴后,虫体周围形成一层纤维薄膜,囊尾蚴死亡后,其周围组织炎性反应明显,最后虫体钙化,这一般需5年,而脑囊尾蚴则需10年左右。
临床表现
该病有急性期和慢性期之分。急性期患者有发冷、发热、全身肌肉酸痛、无力、食欲不振,末梢血嗜酸性粒细胞数明显增多,血沉增快。急性期一般持续半月至1月或更长。大多数患者可无急性期而直接进入慢性期,其临床症状因寄生部位而异,主要表现为局部组织受虫体压迫而产生的症状和体征。常见的有皮肤肌肉囊尾蚴病,多无明显症状而往往在体检时被发现。脑囊尾蚴病的症状有头痛、癫痫,精神症状如痴呆、抑郁等及颅压增高征,患者脑脊液压力升高,蛋白量及白细胞数增多。眼囊尾蚴病以视网膜下及玻璃体内为多见,可影响视力。心脏囊尾蚴病可影响房室传导系统。
诊断
本病诊断依据皮下结节活检或血清及脑脊液免疫学方法检测抗体或抗原,头颅做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成像或磁共振成像(MRI)对脑囊尾蚴病确诊有特定意义。超声心动图对心脏囊尾蚴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治疗
阿苯达唑或吡喹酮治疗囊尾蚴病具有良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