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天开始,各路网红博主就开始以动辄数十种品类的规模(数量大多数时候只是噱头)、多种角度(良莠不齐的认知水平)对防晒霜进行了地毯式的科普推荐,但是呢,很多读者还是不知道自己该怎样防晒才到位。今天这篇文章就来粗暴简明地讲讲防晒。
首先需要明确,为什么要防晒?
短期来说,可以防晒伤、防晒黑,长远来说,可以降低光老化,皮肤看起来会比较年轻(皱纹、色斑都与光老化密切相关),再远点,还能一定程度降低皮肤肿瘤的发生(这个说法不一,我们就暂且宁可信其有吧)。另外,对于部分特殊人群,比如有光敏感、红斑狼疮、白癜风(具体可翻看之前的科普)等疾病的患者,以及刚刚进行了面部光电治疗(激光、光子嫩肤等治疗)的爱美人士,都需要严格防晒。
还有一个特殊人群,婴幼儿!
随着生活水平和防晒意识的提高,现在婴幼儿防晒的观念非常火爆(上网搜一下儿童防晒就知道了),这让很多新手爸妈陷入了新的焦虑:要不要涂防晒霜?涂什么防晒霜?防晒霜有没有毒?物理防晒还是化学防晒?
为解答这个问题,我们搜索了一下关于儿童防晒的文献,目前并没有有力证据证明儿童使用防晒霜能显著降低皮肤肿瘤的发生(当然很多研究还在进行中,需要漫长岁月才能得出结论),但是儿童皮肤薄嫩,做好防晒可以降低晒伤的风险,倒不是一定要用防晒霜,避免日光强烈的时段出门,用帽子、伞、衣物等遮挡,也可以很好的起到防晒的作用。
很多博主援引的美国儿科学会(AAP,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的指导,其中确实有建议儿童使用防晒霜:6个月以下尽量避免日晒,或者用衣物遮挡;6月以上依然是首选避免日晒或用衣物遮挡,必要时可以用SPF15或以上的儿童防晒霜。这与我们的建议是一致的。
接下来,干货来了!
物理防晒还是化学防晒?到底哪家强?
防晒霜的防晒功能是通过其中的防晒剂实现的,而防晒剂主要分为物理防晒剂与化学防晒剂。
1. 物理性防晒通常停留在皮肤表面,不会被皮肤吸收,是利用防晒剂阻挡、反射或散射紫外线,减少到达皮肤的紫外线的量,从而达到防晒的目的,常用的有二氧化钛和氧化锌,通常比较厚重难推开。
2. 化学防晒剂会被皮肤吸收,因此它吸收紫外线的过程发生在皮肤内部,并且由人体代谢而清除,所以,化学防晒剂对皮肤有—定的刺激性,但是一般比较清爽不油腻。
防晒霜的防晒能力,用SPF和PA值表示。SPF值是防UVB的能力,主要是防晒红晒伤,简单说就是涂了防晒霜后,为皮肤赢得了暴露在阳光下却不被晒红晒伤的时间,SPF值越大,这个时间越长;而PA值是防UVA的能力,主要是防晒黑和老化,PA值“+”越多,防晒黑能力越强。所有的防晒产品都会标注SPF值,但PA值不一定标注。一般广谱防晒霜则是既有防UVA(防晒黑)的能力,也有防UVB(防晒伤)的功效。
明白了这些基础知识,在选用的时候就可以更明白的按需选择了。市面常见的防晒霜,多数为物化结合,这样既能保证防晒效果,又能提高使用的舒适度。但是不要一味追求高的防晒指数,越高防晒系数(SPF值和PA值),化学防晒剂的剂量越大,这样就更可能引起皮肤刺激、过敏反应。一般来说,长时间户外活动,选择SPF30以上的广谱防晒霜就可以了。
一款为“防晒乳膏”属于化学防晒,防晒剂主要是“甲氧基肉桂酸辛酯(OMC)”,属于UVB吸收剂,SPF15左右,采用水包油型(O/W)基质,涂抹起来清爽不油腻,肤感很好,广大油皮的福音。
另一款为“复方二氧化钛乳膏”,听名字跟防晒没有半毛钱关系,但实际却很抗打。主要含二氧化钛(物理防晒剂)、甲氧基肉桂酸辛酯(UVB吸收剂)和丁基甲氧基二苯甲酰基甲烷(UVA吸收剂),是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广谱防晒药膏,SPF30以上,PA+++,使用起来较厚重,但是会有增白的效果哦。
给大家看看我们做防晒能力测试时志愿者背部涂抹后的效果(测试用量较大),实际使用时用量要小一些,仔细抹匀效果更好一些!
重要提示:
复方二氧化钛乳膏的防晒效果远优于防晒乳膏,但是由于配方中含有两种化学防晒剂和一种物理防晒剂,皮肤刺激性可能会更大,特别是敏感体质的人容易产生过敏,建议根据防晒需求选择,而不是盲目认为防晒级别越高越好。
最后给大家总结一下防晒原则“ABC”:
A: Avoid,避免日晒。
B: Block,做好遮挡。
C: Cream,防晒霜。
防晒优先做到A和B,在没有办法做到A和B的时候,用C补足。
祝大家防晒做好,青春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