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英国电子工程师G.N.亨斯菲尔德(Godfrey Newbold Hounsfield,1919~2004)及同事于1969年发明,1972年首先用于颅脑疾病诊断,使X射线从颅平片发展到可清晰显示不同平面脑实质、脑室和脑池形态和位置等的技术。
CT的工作程序:根据人体不同组织对X线的吸收与透过率不同,应用灵敏度极高的仪器对人体进行测量,然后将测量所获取的数据输入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后,摄下人体被检查部位的断面或立体的图像,发现体内细微病变。
CT可分为常规头颅CT平扫(plain CT scan)、增强扫描(contrast enhancement; CE)和特殊扫描。
平扫
指不用造影剂的普通扫描。一般CT检测都先作平扫。
增强扫描
经静脉注入水溶性有机碘剂后再行扫描的方法。血内碘浓度增高后,器官与病变内碘浓度产生差别,形成密度差,可能使病变显影更为清楚。增强扫描的指征:
①平扫发现异常改变,为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
②病灶靠近颅底或后颅窝,显示效果较差;
③确定易出现脑转移瘤的肿瘤确切分期;
④拟诊颅内局灶性感染;
⑤拟诊脑膜疾病,如结核性脑膜炎或脑膜转移瘤,特别是出现多脑神经麻痹时。
特殊扫描
头颅动态CT扫描
经静脉注射对比剂后,连续扫描病灶区,观察局部对比剂灌注与排空过程,由于病灶及周围组织的密度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动态改变,可得到时间-密度曲线。不同疾病的时间-密度曲线类型不同,因此,该曲线的类型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该方法主要用于垂体微腺瘤的诊断和颅脑良恶性肿瘤的鉴别等。
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
静脉注射含碘造影剂后,经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处理,可以三维显示颅内血管系统,可以取代部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检查。与DSA相比,CTA不需要动脉插管,操作简便快捷,但不能显示小血管分支的病变。
CT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 CTP)
能够反映脑组织血管化程度及血流灌注情况,提供常规CT所不能获得的血流动力学信息。可以在注射造影剂后显示多个脑灌注参数图,包括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 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 CBV)、对比剂达峰时间(timetopeak; TTP)及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 MTT)。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和脑肿瘤的临床研究具有重要价值。CTP有助于超早期发现脑缺血,判断脑梗死的缺血性半暗带,明确病变范围及选择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