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体在血管受损时,由凝血因子按照一定顺序相继激活,生成凝血酶,最终使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促使血液凝固的能力。
凝血功能检查可以了解患者有无凝血功能的异常,评估患者出血的风险。凝血功能检查主要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及由PT计算得到的PT活动度、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浆凝血酶时间(TT),凝血因子及功能的检测等。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是外源性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PT的正常范围为11~13秒,超过正常对照3秒为延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1.0±0.1。PT延长见于纤维蛋白原、因子Ⅱ/Ⅴ/Ⅶ/Ⅹ先天性缺乏或获得性缺乏(如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纤溶亢进、DIC、循环中存在抗凝物质、应用抗凝药物等)。PT缩短见于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多发性骨髓瘤等。INR是口服抗凝剂时的首选监测指标,一般口服抗凝药物维持的患者INR建议维持2~2.5。
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APTT正常范围为31~43秒,超过正常对照10秒以上为延长。APTT延长见于因子Ⅷ(血友病甲)、Ⅸ(血友病乙)、Ⅺ/Ⅻ/Ⅱ/Ⅴ/Ⅹ缺乏,或循环抗凝物质增多,及严重肝脏病变、DIC及纤维蛋白原缺陷等。APTT可作为监测普通肝素治疗和诊断狼疮抗凝物的常用方法。APTT缩短可见于高凝状态及血栓性疾病。单纯APTT延长可以进一步查APTT纠正试验,延长的APTT如果可以被1/2量的正常血浆纠正,提示存在凝血因子缺乏;如果不能纠正,应考虑存在抗凝物。
凝血时间
CT的检测意义同APTT,CT的正常范围为4~12分。
活化的凝血时间
ACT的临床意义同凝血时间测定,但更加敏感,ACT的正常范围为72~126秒。
凝血酶时间
TT的正常范围为16~18秒,超过正常对照3秒为延长。TT延长主要见于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增高,循环中存在抗凝物质等。如TT延长可被甲苯胺蓝纠正,则存在肝素、类肝素样物质,见于严重肝病、DIC等。TT缩短一般无临床意义。
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
FIB的正常范围为2~4克/升。FIB减低见于DIC和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综合征、重症肝炎、肝硬化等。FIB增高见于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肿瘤、感染、灼伤、术后、放射治疗后等。
血浆凝血因子Ⅷ及相关抗原测定
Ⅷ因子用一期法检测正常范围为77%~127%,用二期法检测为60%~200%。Ⅷ因子减低见于血友病A、血管性血友病及血循环中存在抗Ⅷ:C抗体、DIC等。Ⅷ因子活性增高见于血栓性疾病,肝脏病变。
其他单个凝血因子活性测定
凝血因子活性减低主要见于相应的凝血因子缺乏,如FⅨ缺乏(血友病B),也可见于DIC、严重肝病、循环中存在抗凝物质或抗凝血因子抗体。肝病常累及因子Ⅱ/Ⅴ/Ⅶ、Ⅸ、Ⅹ、Ⅺ/Ⅻ等,维生素K缺乏影响Ⅱ/Ⅴ/Ⅶ/Ⅸ/Ⅹ等。凝血因子活性增高可见于血栓性疾病。
D二聚体测定
D二聚体正常范围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为<200纳克/毫升,用胶体金法为<500纳克/毫升。D二聚体增高见于高凝状态、血栓形成,尤其是DIC时明显升高。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测定
FDP正常范围为12~62缪克/毫升。FDP增高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纤溶,继发性纤溶可见于DIC、恶性肿瘤、静脉血栓、肝脏病变、尿毒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溶栓治疗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