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咳

以呛咳阵作,干咳无痰或少痰,鼻咽干燥,咽喉痒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本病多因燥邪伤肺或肺津液耗伤,导致肺的向上升宣、向外周布散及向内向下清肃通降功能失调而产生。

历代文献中,对燥咳的病名、病因病机都有记载,如《症因脉治·伤燥咳嗽》载:“天行燥烈,燥从火化,肺被燥伤,则必咳嗽。”《金匮翼·咳嗽统论》载:“肺燥者,肺虚液少而燥气乘之也。其状咳甚而少涎沫,咽喉干,气哽不利。”

现代医学中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咽炎、急慢性支气管炎、病毒性肺炎、间质性肺炎及支原体肺炎等疾病中具有类似症状者,均可参考燥咳治疗。

病因病机

外感所致的燥咳,多与燥邪有关,常在秋季发作,秋季气候干燥,燥邪伤肺,灼烧肺之津液,津液亏耗,不能滋养润肺,而发为咳嗽。若夹杂温邪伤肺则为温燥;若夹杂寒邪伤肺,则为凉燥。

内伤所致的燥咳,多见于阴虚之人,阴虚者多内伤,津液耗伤,血脉干燥,为津亏血燥之体,肺络失于润养,其向内向下清肃通降的作用失调,肺气不降反而上逆,发为燥咳。

辨证论治

首先当辨外感内伤。外感所致的燥咳多为新病,常见外感症状虽易好转,但咳嗽仍然不止,且可能越发加重,多以呛咳为主,症状为无痰或少痰,咽痒咽痛。凉燥常兼见风寒表证,温燥常兼见风热表证。内伤所致的燥咳多见于反复咳喘、有咯血病史之人或老年阴虚肺燥者,多为久病、虚证,以干咳为主,咳声短促,声音嘶哑,无痰或少痰,甚则痰中带血,伴有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等症状。治法上,外感燥咳,祛邪治标为主,当疏风清肺,润燥止咳;内伤燥咳以益气养阴,润肺止咳为要。

外感燥咳
常见证型:
①凉燥证。症见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口、鼻、咽干燥,咳嗽痰少,舌苔薄白而干,脉浮紧。治宜温肺解表、润燥止咳,方用杏苏散加减。
②温燥证。症见干咳无痰或少痰,痰黏难咳,身热头痛,鼻唇干燥,咽喉干痛,心烦口渴,重者也可见咳剧气喘,脉微数,苔薄白,舌面少津或无津,舌质偏于红绛。治宜辛凉解表,润肺止咳,方用桑杏汤合清燥救肺汤加减。

内伤燥咳
症见干咳阵作,咳声短促,声音嘶哑,痰少黏白,咳剧时可能夹杂血丝,口干咽燥,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苔薄,脉细。治宜养阴润肺止咳,方用沙参麦冬汤。

预防与调护

燥咳患者饮食应以清淡为宜,忌食辛辣、鱼腥等,以防燥物烧灼肺脏;应注意气候变化,做好防寒保暖,避免着凉;要适当休息,多饮开水,避免食物或其他因素如过多哭闹、喊叫、烟尘刺激等刺激咽喉部。若正常治疗,适当防护,本病的预后较好,一般无后遗症。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