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子

战国·申不害
——
大体
——
夫一妻擅夫,众妇皆乱;一臣专君,群臣皆蔽。故妒妻不难破家也,乱臣不难破国也。是以明君使其臣并进辐凑,莫得专君焉。
——
今人君之所以高为城郭,用谨门闾之闭者,为寇戎盗贼之至也。今夫弑君而取国者,非必逾城郭之险而犯门闾之闭也。蔽君之明,塞君之听,夺之政而专其令,有其民而取其国矣。
——
今使乌获、彭祖负千钧之重,而怀琬琰之美,令孟贲、成荆带干将之剑卫之,行乎幽道,则盗犹偷之矣。今人君之力,非贤乎乌获、彭祖,而勇非贤乎孟贲、成荆也。其所守者,非恃琬琰之美、千金之重也,而欲勿失,其可得耶?
——
明君如身,臣如手;君若号,臣如响。君设其本,臣操其末;君治其要,臣行其详;君操其柄,臣事其常。
——
为人君者,操契以责其名。名者,天地之纲,圣人之符。张天地之纲,用圣人之符,则万物之情无所逃之矣。
——
故善为主者,倚于愚,立于不盈,设于不敢,藏于无事,窜端匿疏,示天下无为。是以近者亲之,远者怀之。示人有馀者人夺之,示人不足者人与之。刚者折,危者覆,动者摇,静者安。
——
名自名也,事自定也。是以有道者因名而正之,随事而定之也。
——
鼓不与于五音,而为五音主。有道者不为五官之事,而为治事之主。君守其道也,官知其事也。十言十当、百为百富者,人臣之事也,非人君之事也。
——
昔者尧之治天下也以名。其名正,则天下治。桀之治天下也,亦以名,其名倚,而天下乱。是以圣人贵名之正也。
——
主处其大,臣处其细。以其名听之,以其名视之,以其名命之。
——
镜设精,无为而美恶自备;衡设平,无为而轻重自得。凡因之道,身与公无事,无事而天下自极也。
——
佚文
——
智均不相使,力均不相胜。
——
百世有圣人犹随踵,千里有贤人是比肩。
百世有圣人,犹随踵而生。
千里有贤人,是比肩而立。
千里有贤人,是比肩而立也。
——
君天下而不恣睢,命之曰以天下为桎梏。
——
天道无私,是以常正。天道常正,是以清明。
——
地道不作,是以常静。常静是以正方。举事为之,乃有恒常之静者,符信受令必行也。
——
君必有明法正义,若悬权衡以称轻重,所以一群臣也。
——
尧之治也,盖明法察令而已。圣君任法而不任智,任数而不任说。黄帝之治天下,置法而不变,使民安乐其法者也。
——
君之所以尊者,令。令之不行,是无君也,故明君慎令。
——
昔七十九代之君,法制不一,号令不同,然而俱王天下,何也?必当国富而粟多也。
——
四海之内,六合之间,曰:奚贵?土,食之本也。
——
款言无成。
——
明君治国而晦,晦而行,行而止止。三寸之机运而天下定,方寸之谋正而天下治。故一言正而天下定,一言倚而天下靡。
——
上明见,人备之;其不明见,人惑之。其知见,人惑之;不知见,人匿之。其无欲见,人司之;其有欲见,人饵之。故曰:吾无从知之,惟无为可以规之。
——
慎而言也,人且知女;慎而行也,人且随女。而有知见也,人且匿女;而无知见也,人且意女。女有知也,人且臧女;女无知也,人且行女。故曰:惟无为可以规之。
——
独视者谓明,独听者谓聪。能独断者,故可以为天下主。
——
失之数而求之信则疑矣。
——
治不逾官,虽知不言。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