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激动起源于窦房结,但是不符合正常窦性心律的条件时则诊断为窦性心律失常。
由窦房结发出激动所形成的心律称为窦性心律。窦性心律是正常心律。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房阻滞、窦房结内游走节律、窦性停搏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均属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如下:P波规律出现,形态相同,在Ⅰ导联、Ⅱ导联、Ⅲ导联、avF导联P波直立,avR导联倒置;P波频率(60~100)次/分;P-R间期≥0.12秒;同一导联内P-P间期差值小于0.12秒。正常时窦性心律不是绝对均齐的,在精神因素和体位改变等情况下可以出现轻度的心律不齐,但是同一导联P-P间期的差距小于0.12秒。
窦性心动过速
指正常成人窦性心律频率>100次/分。窦性心动过速时,P-R间期、QRS及Q-T时限都相应缩短,有时可伴有继发性ST段轻度压低和T波振幅偏低。常见于运动、情绪激动、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失血、心肌炎和拟肾上腺素类药物作用等情况。
窦性心动过缓
指窦性心律频率<60次/分。老年人和运动员心律相对较缓。颅内压增高、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使用β-受体阻滞剂等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低于40次/分较少见。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的起源未变,但节律不整,在同一导联上P-P间期差异>0.12秒。窦性心律不齐常与窦性心动过缓同时存在。较常见的一类心律不齐与呼吸周期有关,称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多见于青少年,一般无临床意义。另有一些比较少见的窦性心律不齐与呼吸无关,如与心室收缩排血有关的(室相性)窦性心律不齐、窦房结内游走性心律不齐等。
窦房阻滞
指窦房结的激动不能正常地通过窦房连接区传出到达左右心房,使窦房传导时间延长,或使心房及心室发生1次或多次漏搏,甚至窦房结激动完全不能传出。窦房阻滞可分为3度,其中一度和三度窦房阻滞在体表心电图上无法诊断,仅有二度窦房阻滞可在心电图上做出诊断。一度窦房阻滞指窦性激动在窦房连接区传导速度较正常减慢,但每次窦性激动均能引起窦性P波,其P-P间期不发生改变,与正常窦性心律完全一样,故一般无法诊断。三度窦房阻滞指窦房结的激动均在窦房连接处受阻,因而完全不能传入心房,在心电图上无窦性P波出现。
窦房结内游走节律
P波为窦性,但在同一导联上窦性P波可有轻度异常,多有窦性心律不齐,P-P间期相差>0.12秒,PR间期0.12~0.20秒,但其间期可随心率略有差异。
窦性停搏
又称窦性静止。在规律的窦性心律中,有时因迷走神经张力增大或窦房结障碍,在一段时间内窦房结停止发放激动,心电图上见规则的P-P间距中突然出现P波脱落,形成长P-P间距,且长P-P间距与正常P-P间距不成倍数关系。窦性停搏后常出现逸搏或逸搏心律。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主要心电图表现有:
①持续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分,且不易用阿托品等药物纠正;
②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
③在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基础上,常出现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房速、房扑、房颤等),又称为慢-快综合征;
④如病变同时累及房室交界区,则发生窦性停搏时,可长时间不出现交界性逸搏,或伴有房室传导障碍,此时称为双结病变。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