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患者疼痛治疗之前以及治疗的过程中,利用一定的方法对疼痛类型、强度、部位、性质等的测定。
可以为医务人员在治疗中评判患者的病情、指导和帮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更为客观的依据,还可以通过评估疼痛程度的变化来评价对疾病治疗的效果。
疼痛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1995年美国疼痛学会主席J.坎贝尔提出,疼痛应作为继脉搏、血压、呼吸和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进行常规评估。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认为:“疼痛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有实质上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疼痛是一种主观的感受。”这一定义强调了疼痛感觉的个体性,因此,对疼痛进行客观的评估显得更为重要。一次完整的疼痛评估应该包括疼痛的发作时间和规律,疼痛的部位、程度以及性质,加重或者减轻的因素,生理、心理以及行为反应,疼痛治疗及其存在的问题。
疼痛评估方法
临床上通常采用患者自我报告法、行为观察法和生理指标评估法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
患者自我报告法是最准确和最有效的疼痛评估方法。行为观察法(如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身体运动等)可为患者是否经历疼痛提供线索和依据,因为疼痛行为在不同个体中的表现是有差异的,并且疼痛行为评估工具不适用于药物麻痹性瘫痪或肌松的患者,以及对疼痛无行为反应能力的患者。生理指标评估法通常包括评估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掌心出汗和代谢及内分泌的变化等。有自我报告疼痛能力的患者,患者自我报告法是疼痛准确评估的“金标准”。不能自我报告疼痛的患者,如新生儿和婴幼儿、认知障碍者、危重症患者、麻醉或昏迷者以及临终患者,疼痛评估方法的重要性等级原则如下(见表)。
Ⅰ | 努力获得患者的疼痛主诉,它是疼痛评估的最可信指标 |
Ⅱ | 考虑患者是否处于疼痛或经历疼痛的治疗,如有可能,假定疼痛是存在的 |
Ⅲ | 观察患者疼痛的行为,如面部表情、哭喊、躁动及活动的改变 |
Ⅳ | 评估患者的生理指标。但须注意的是,生理指标是疼痛评估最不敏感的方法,并且生理指标可能是患者其他状况的信号(如低血容量、失血)而非疼痛 |
Ⅴ | 通过镇痛试验(给予小剂量的镇痛药物来观察患者是否有疼痛行为的改变)来证实疼痛是否存在。如果疼痛存在,可为患者的疼痛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
术后疼痛的评估应该在镇痛作用达到峰值时进行,一般为肠外用药后15~30分钟,或口服药物后1~2小时。非药理学的干预措施应该在实施措施中或结束后立即评估。静息及运动状态下分别进行疼痛评估,通常运动时疼痛更严重且更难以控制。
疼痛评估工具
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单维度评估量表,只测量疼痛体验的某个方面;另一类是多维度评估量表,用来测量疼痛体验的若干方面。在临床上,单维度评估量表因其简单易用而最为常用,如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文字描述评分法(VDS)、数字评分法(NRS),均属于单维度评估量表。多维度评估量表的使用比较复杂、耗时,但特别适用于慢性疼痛的评估,如简明疼痛调查表(BPI)、麦吉尔疼痛问卷表(MPQ)。在临床中,应根据量表应用的环境和患者的情况选择最适合的量表,最常用的是VAS和NRS这两种评分量表。
VAS是一种简单、快速、有效、易于操作的疼痛强度测评方法。使用一条长10厘米、一面带有刻度的游动标尺,另一面最左边“0”表示无痛,最右边“10”表示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临床使用时,将有刻度的一面背向患者,让患者在最能代表其当前疼痛程度的相应位置上标记,根据患者标出的位置所对应的刻度评出分数。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评价疼痛的干预效果,但不适于文化程度较低或者认知障碍的患者。
NRS是一种数字直观的表达方法,其优点是较VAS更为直观,将疼痛程度用数字“0”到“10”共11个数字来表示,“0”表示无痛,“10”表示最痛,要求患者根据个人对疼痛的感受来评估自己相应的疼痛强度,在0(无痛)、1、2、3、4、5、6、7、8、9、10(无法忍受的疼痛)中选出能代表其疼痛的数字。但缺点是分度不精确,有时患者难以对自己的疼痛进行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