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肿瘤学发生发展理论为基础,运用外科技术,对人体肿瘤,特别是实体肿瘤所进行的外科手术操作。以此达到对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简史
手术治疗是肿瘤治疗中最古老的方法之一,也是截至21世纪初,某些肿瘤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据统计,50%以上的肿瘤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除了治疗作用以外,外科手术还能用于肿瘤的诊断和分期。外科手术治疗肿瘤的历史可追溯至古埃及和古希腊,他们最早以文字记载的方式记述了肿瘤及其治疗方法。19世纪中叶全身麻醉的出现,使得外科手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和提高。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见证了标准肿瘤外科切除的发展,但人们也意识到了手术治疗常导致患者体质虚弱,且不足以阻止恶性肿瘤高频的复发及远处转移。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肿瘤根治性外科技术。1980~2000年,肿瘤外科技术着眼于器官保留、患者生活质量及通过术前放化疗以降低术前肿瘤临床分期。随着科技的进步及计算机产业的飞速发展,内镜手术、机器人手术等技术也逐步在肿瘤的外科治疗中广泛应用。
基本内容
肿瘤外科手术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主要针对实体肿瘤。现代肿瘤外科是建立在解剖学、病理生理学、免疫学、普通外科学、血管外科学、显微外科学及腔镜外科学基础上的以手术为中心的综合治疗。
肿瘤主要分为实体瘤和非实体肿瘤,除了血液系统及少数肿瘤不适用于外科治疗外,其余各系统的肿瘤大多可应用外科手术作为治疗手段。对于诊断已经明确且无远处转移的实体瘤,如患者身体状况许可,原则上都可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有时对于不能明确良恶性诊断的实体肿瘤,若无禁忌证,也可采取外科手段进一步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的治疗。有些晚期患者伴有严重的症状甚至危及生命,也可以采用姑息性外科治疗,以减轻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肿瘤外科应遵循无瘤原则,包括由远及近的探查及手术操作顺序、术中操作尽量不接触肿瘤、肿瘤的完整切除,以及肿瘤血管优先离断等。肿瘤外科手术的实施应全面考虑,不仅要根据肿瘤的部位、肿瘤的分期决定手术方案,还应根据患者年龄、全身情况及伴随疾病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估。应依据肿瘤的病理及生物学特性,合理选择术式,最大限度切除肿瘤并保留正常组织,尽可能保护或保存正常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
肿瘤外科手术不仅包括各种根治性切除和非根治性切除,还包括预防性切除、诊断性切除(如病理切检或病理分期)、转移灶切除、激素依赖型肿瘤的内分泌腺切除,以及重建与康复外科手术等(如乳腺癌术后的再造、结直肠癌术后造瘘肠管的还纳等)。
治疗效果
肿瘤外科治疗的效果因肿瘤的器官来源、发生部位、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外科技巧与规范等而差异较大。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手术后生存时间的长短;
②手术后生活质量的优劣。其中,表示术后生存时间的方法较多,如平均生存期、中数生存期及不同年期的生存率等,一般以五年生存率为统计标准。
手术死亡一般指从手术之时起30日内不论何种原因,包括患者已出院的死亡和住院死亡。手术死亡率指手术死亡例数占同类手术例数的百分率,用以表达该类手术的风险度。切除手术死亡率则指肿瘤切除术的死亡率(不包括肿瘤未能切除的病例)。由于麻醉学、外科学和重症监护学的进步,肿瘤外科治疗的手术死亡率显著下降。
与其他治疗的联合
对于肿瘤的治疗,任何单一的方法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外科治疗是局部治疗的主要方法,不能防止癌细胞的远处转移及消灭血液中的癌细胞。因此,只有将各种治疗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特长,建立有效的综合治疗措施,才是提高疗效的关键。现代肿瘤外科在观念上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已基本达成共识,即肿瘤是基因突变所导致的全身性、免疫性及代谢性疾病,对各类能切除的癌肿采用包括手术在内的综合治疗,能取得更为显著的疗效。常见的联合或序贯治疗包括手术后的化疗,手术前的新辅助化疗,手术前、手术中或手术后的放疗(放射治疗),手术与放化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及靶向治疗的联合,手术与免疫治疗的联合等。随着新型药物和新疗法的出现,肿瘤外科治疗的效果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