鳄泪综合征

以进食、饮水或闻到食物气味时出现的患侧溢泪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又称咀嚼流泪症、Bogorad综合征。

病因

病因尚无定论,先天性原因可能是由于胚胎时期支配腮腺的神经误入泪腺神经所致,或者脑桥唾液核与泪液核之间,或味觉传导内侧丘系通路与泪液分泌核之间发生联系,形成异常反射弧。当这种神经联系失去正常抑制时,即出现解除现象,导致异常流泪。后天性因素多因面神经炎、面神经麻痹、面神经外伤、梅毒、特发性病变、岩浅大神经切除术和脑干广泛性病变所致,病变位于膝状神经节或膝状神经节以上。

临床表现

包括:
①面神经的泪腺神经纤维与腮腺神经纤维在损伤时发生错乱及交叉兴奋。
②由于近膝状神经节的岩浅大神经变性或切除后,激发了支配腮腺分泌的岩浅小神经,发出侧支而与泪腺神经发生功能性联系。
③可能是外伤导致神经纤维离断后再生的过程中支配唾液腺的神经纤维长入了支配泪腺的施万鞘内,导致错位的再生神经支配。上述鳄泪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最为接受的理论是膝神经节或膝神经节以上面神经的严重病变,在修复过程中,副交感神经再生时行走方向错误,支配唾液腺的纤维误入泪腺支配区所致。

诊断

鳄泪综合征是对有面神经麻痹病史患者的排除诊断,眼科裂隙灯检查常为正常结果,排除泪道阻塞、慢性泪囊炎、泪点狭窄、结膜炎和结膜异物所导致的溢泪。基础泪液分泌可通过泪液分泌实验确定。对于鳄泪综合征,可以分别在味觉刺激前、后进行泪液分泌实验,以证实味觉刺激后患侧泪液分泌增加。

鳄泪综合征除了要与泪道阻塞、慢性泪囊炎、泪点狭窄、结膜炎和结膜异物所导致的溢泪相鉴别外,要注意着重于贝尔面瘫后单纯溢泪鉴别诊断,其是由于眼轮匝肌张力丧失,导致下眼睑下垂,基础分泌泪液不能通过泪小孔流出,从而导致溢泪。

治疗

鳄泪综合征的治疗取决于泪液分泌过多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意愿。轻度病例可通过观察和定期随访处理。较为严重的患者可尝试治疗干预。可广泛接受的治疗方法是向泪腺注射肉毒杆菌毒素。肉毒毒素α是一种乙酰胆碱释放抑制剂,作用于神经肌肉交界处,可阻止神经兴奋沿异常再生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向受累腺体的传递。鳄泪综合征患者可经皮肤和结膜给泪腺注射肉毒杆菌毒素。经结膜途径注入眼睑途径被证明比经皮注射具有更少的并发症。也有学者认为泪腺眼睑全切除是一种可靠选择,术前泪液分泌试验有助于决定切除腺体大小,防止术后干眼症发生。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