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规管骨管上开窗后,以筋膜、骨粉、骨蜡填入压闭或激光阻断其中内淋巴流动的手术方式。
简史
半规管阻塞术源于1990年,L.S.帕内斯和J.A.麦克卢尔首次对顽固性良性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实施了后半规管阻塞术,取得了良好的眩晕控制效果。随着半规管阻塞术在难治性BPPV治疗中的成功应用,有学者开始探索三个半规管阻塞能否应用于难治性外周性眩晕的治疗。2000年,L.B.迈纳采用经中颅窝入路上半规管阻塞术治疗上半规管裂综合征,取得良好疗效。2001年,布兰特贝里等人采用经乳突上半规管阻塞术治疗上半规管裂综合征,取得良好疗效。2008年,金坦等报道水平半规管阻塞术治疗11例梅尼埃病患者,9例眩晕得到有效控制。2008年殷善开等将三半规管阻塞术应用于3例内淋巴囊手术后复发的梅尼埃病患者的治疗,3例患者眩晕均得到控制。自2012年起,樊兆民、张道宫等对不同方式半规管阻塞术(三个半规管阻塞、两个半规管阻塞、一个半规管阻塞)治疗328例梅尼埃病的疗效进行了系统临床研究,证实了此方法控制梅尼埃病眩晕疗效较确切,其中三个半规管阻塞术眩晕控制率最高,可达98%以上,但有约30%患者听力下降。
应用
半规管阻塞术通过半规管管腔的堵塞阻断半规管内淋巴的流动,从而达到控制眩晕的目的。主要应用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上半规管裂综合征及梅尼埃病的治疗。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又称耳石症,其基本原理是耳石器内耳石颗粒脱落进入半规管,在头位变换的过程中耳石颗粒由于重力的作用在半规管内移动,从而带动内淋巴液流动而刺激壶腹嵴产生眩晕。半规管阻塞术能够阻断耳石颗粒移动引起的内淋巴流动,从而使壶腹嵴免受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眩晕的目的。由于解剖位置的关系,后半规管耳石症最多见,但也常有水平半规管甚至上半规管受累的情况发生。大部分耳石症患者经过复位治疗症状均可得到有效控制,少数顽固性耳石症患者可采用半规管阻塞术治疗。
上半规管裂综合征
手术治疗主要采用经中颅窝入路或乳突入路上半规管裂修补术。有学者开始报道采用经乳突入路实施半规管阻塞手术,眩晕得到有效控制。但对于乳突发育较差或中颅窝脑膜板低垂的患者,仍建议采用经中颅窝入路。
梅尼埃病
根据樊兆民、张道宫等的研究,三半规管阻塞术治疗顽固性梅尼埃病疗效确切,有效率达98%以上,但约有30%的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因此,半规管阻塞术用于治疗梅尼埃病应严格掌控其适应证,建议首选应用于存在重度以上听力损失患者。
研究状况和客观评价
半规管阻塞术在控制眩晕的同时,可保留耳石器及耳蜗的功能,是治疗顽固性眩晕疾病特别是BPPV、上半规管裂综合征、梅尼埃病等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