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于被覆在鼻腔鼻窦黏膜表面的外胚层纤毛呼吸上皮的肿瘤。
病因
为上皮源性肿瘤,含有外翻性和内翻性的成分,表面被覆多层嗜酸性细胞特征的柱状上皮,上皮内含有黏液和中性粒细胞的微囊肿。在肿瘤内没有发现人乳头瘤病毒(HPV)。吸烟、饮酒、变应原、慢性鼻窦炎是危险因素。本病无性别差异,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是多发于50岁以上者。施奈德氏膜会产生三种形态的乳头状瘤(schneiderian papilloma):内翻性乳头状瘤、嗜酸性乳头状瘤和外翻性乳头状瘤。嗜酸性乳头状瘤是其中的一种。
临床表现
临床上肿瘤呈息肉样或乳头状,灰红色或灰白色,大多发生在鼻中隔,鼻腔外侧壁,上颌窦、筛窦,发生在蝶窦和额窦少见。有鼻塞、鼻出血、慢性鼻窦炎等症状。肿瘤由柱状细胞构成,同时具有外生性和内生性的生长模式,上皮有2~8层细胞,有肿胀的高柱状细胞组成,细胞内含有嗜酸性颗粒,故名之。超微结构表现:肿胀、颗粒状嗜酸性上皮细胞构成的柱状细胞乳头状瘤,高含量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和细胞内存在大量的线粒体构成了其嗜酸性的特点,故又称为柱状细胞乳头状瘤(CCP)。特征性的表现为上皮内含有很多充满黏液和中性粒细胞的小囊。
4%~17%的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隐藏着癌,常见的是鳞状细胞癌,也有黏液表皮样癌、小细胞癌和未分化癌。这些癌可能由乳头状瘤演变而来,有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和浸润癌的变化过程。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体征、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学检查,鼻内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可以确诊。本病要与鼻息肉、内翻性乳头状瘤、鼻鼻窦的其他肿瘤鉴别诊断。
治疗
鼻内镜下可以切除鼻腔或鼻窦早期嗜酸性乳头状瘤的局限性病变,由于其生物学行为类似于内翻性乳头状瘤,范围较大的肿瘤应该彻底切除。如果切除不彻底,多数在3年内会复发,有报道术后10年复发,或发生癌变,故本病手术以后需要长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