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鼻窦腺样囊性癌

原发于鼻腔鼻窦的与涎腺相应肿瘤组织学一致的恶性上皮性肿瘤。

病理及分类

较少见。腺样囊性癌患者常被发现染色体6q、9p和17p12-13区,以及t(6;9)(q21-24;p13-23)有改变。腺样囊性癌分为涎腺性和非涎腺性,后者又分为两大类:肠型腺样囊性癌和非肠型腺样囊性癌。鼻鼻窦腺样囊性癌起源于有黏液分泌腺体的呼吸上皮(60%),常见的腺样囊性癌发生于小黏液腺体。发病年龄以中老年为主(39~64岁)。

临床表现

肿瘤常发生于鼻中隔、鼻腔、鼻腔外侧壁、上颌窦及鼻咽部等。常见的症状是鼻塞,其次依次为头痛,鼻窦炎表型,牙齿松动,以及分泌性中耳炎的表现。组织病理学表现:腺样囊性癌浸润邻近软组织,骨质和黏液腺体。肿瘤有边界,但是无包膜,外周神经和淋巴血管受累及,坏死少见;良性腺体细胞较恶性腺体细胞少。肿瘤由两种细胞构成:导管细胞和肌上皮细胞。肿瘤具有三个固定的结构:管状、筛状和实性。管状型的导管完整,管壁内层为上皮细胞和肌上皮细胞,中央为管腔;筛状型最为常见,特点是微型囊,囊内含黏液的细胞巢,并充满透明或嗜碱性黏液;实性型缺少管状和微囊结构。Ki-67免疫染色和p53表达对于诊断腺样囊性癌有用。管状型CK5/6和CK7,以及EMA常为强阳性。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鼻内镜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学难以明确诊断,活组织检查是确诊的唯一方法,还要结合免疫组化的分析。本病要与鳞状细胞癌、多形性腺瘤、低度恶性典型性腺癌、基底细胞腺瘤、基底细胞腺癌等相鉴别。

治疗

以手术切除为主,包括经鼻内镜局部切除,经唇龈进路,或鼻侧切开行上颌骨部分或大部切除。术后可辅以放疗。

预后

与肿瘤分期和肿瘤良性有关,肿瘤复发预后差。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