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和鼻窦黏膜慢性炎症导致的鼻黏膜水肿并突出于中鼻道或嗅裂的炎性组织。
病因
是多种原因导致的慢性炎性过程的产物,常与慢性鼻-鼻窦炎伴随发生,称为伴有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并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局部解剖结构异常、变态反应、微生物定植、遗传和某些全身性疾病等因素有关。鼻息肉组织中存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如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树突状细胞以及淋巴细胞等。多数白种人鼻息肉组织以嗜酸粒细胞性炎症为主导,因此嗜酸粒细胞性炎症曾被认为是鼻息肉的标志性特征。但中国人鼻息肉组织表现出更显著的异质性,约50%表现为嗜酸粒细胞性炎症,另外有约50%表现为非嗜酸粒细胞性炎症。
临床表现
鼻息肉患者常出现全身及局部的临床症状。全身症状有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睡眠质量差、易倦、精神萎靡不振、心情抑郁等。局部症状有黏性或黏脓性鼻涕、鼻后滴漏、鼻塞、嗅觉障碍、头面部胀痛等。可继发耳闷、听力下降、咽喉异物感等症状。前鼻镜或鼻内镜检查可见鼻腔来源于中鼻道或/和嗅裂的一个或多个表面光滑的半透明性生物,多呈灰白色如新鲜荔枝,有时呈淡黄或淡红色。息肉带蒂或广基,触之柔软,可移动,不易出血,无触痛感。影像学检查以鼻窦计算机X线体层扫描(CT)检查为主,可见鼻腔、窦口鼻道复合体、鼻窦内软组织阴影,周围骨质一般无明显破坏,可伴有骨质增生。
诊断
鼻息肉的诊断标准如下:
①患者要具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症状,其中主要症状鼻塞及鼻分泌物(前、后鼻漏)必具其一,其他症状包括头面部胀痛、嗅觉障碍(成人多见)、咳嗽(儿童多见)。症状持续时间需超过12周。
②体检可见鼻腔息肉,多为双侧。
治疗
鼻息肉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是以鼻用糖皮质激素及鼻腔盥洗为主,辅以抗组胺类药物(用于合并变应性鼻炎的患者)、黏液促排剂、减充血剂(用于短期缓解鼻塞)和中药治疗等的综合治疗。鼻用糖皮质激素和鼻腔盥洗治疗疗程建议不少于12周。病情较重的患者可给予短疗程的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保守治疗无效或存在明显解剖异常影响通气引流的患者可行鼻内镜手术治疗。术后药物治疗原则同术前药物治疗。术后的定期随访和综合治疗是鼻息肉治疗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