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鼻旁作切口的手术方式。鼻侧切开术的切口及其延伸切口可使鼻部充分暴露,以便切除鼻腔鼻窦的良、恶性肿瘤。曾经认为是法国的莫雷在1902年首次报告了采用鼻外切开法进入筛窦的手术,因此又被称为莫雷氏切口,但实际上在1848年米肖就已有阐述。
鼻侧切开术的切口位于内眦与鼻背的中线,沿鼻侧达鼻翼皱褶处,继沿鼻翼、鼻孔缘向内至上唇中线止。本切口通过切除术侧鼻骨可暴露鼻腔、鼻中隔及筛板等结构;切除上颌骨额突则可进入筛窦、鼻额管、前颅底、中鼻甲和眶内壁等部位,继而通过筛窦进入蝶窦和蝶鞍区域,在眶内壁还可显示鼻泪管、筛动脉、筛神经及额窦底;凿除上颌窦前壁,可看到整个上颌窦腔和眶底;切除梨状孔缘可暴露下鼻甲、鼻泪管,下、中鼻道,下鼻甲骨折外移可暴露鼻腔后份和后鼻孔;鼻中隔后部松动后则可窥视鼻咽部全貌。
鼻侧切开术的延伸切口有:
①上唇中线切口。适用于需暴露眶下孔以外的上颌窦术野。
②眶下延伸切口。为常用之鼻侧切开延伸切口(即Weber-Fergusson氏切口)。上唇中线切开、附加眶下切口,可向外延伸、在颧弓之上,到达耳屏前区,这是上颌骨切除术及颞下窝清扫术的常用切口。此切口对上颌眶下区暴露充分为其优点。缺点是可能发生术后下睑畸形及内眦区皮瓣坏死。为避免下睑畸形,眶下切口应位于下睑自然褶皱之下约5毫米处,这样可减少睑外翻、下睑水肿的发生,并将下睑皮肤与肌肉一起提起。
③眶上眉弓切口。为鼻侧切开向上延伸,到达眉弓。此切口有助于暴露侵及筛板、额窦及颅前窝底板的病变。切口应注意两点,其一是眉弓切口应紧靠眉的下界,防止发生“裂眉”畸形;其二,作切口时,通过骨膜辨认眶上嵴,此为滑车软组织附着点,术终缝合骨膜时,应连同滑车向后复位缝合、悬吊,以防发生复视。
④上、下眼睑切口。可在眶内容物切除时加做。
⑤鼻上部切口。鼻上部切开术时加做。
⑥对侧切口。用于对侧额、筛骨区域的扩大暴露。
⑦双冠状切口。手术合并颅面部切除时区域的扩大暴露。
⑧上颌骨中部切除术是鼻侧切开术的扩展,用于治疗鼻腔各壁和筛窦的大多数肿瘤。
鼻侧切开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面部斑痕、眼睑炎、眼睑水肿、泪溢、间歇性泪囊炎和复视等。其他并发症有脑脊液鼻漏、脑膜炎、额窦黏液囊肿、面神经痛等,鼻腔顽固性结痂及疼痛、泪道狭窄、骨髓炎、鼻部皮肤瘘管、鼻锥移位、鞍鼻畸形、鼻小柱及鼻翼挛缩所致的鼻萎陷、鼻前庭狭窄等。
随着鼻内镜检查技术的进展,许多需传统鼻侧切开径路手术切除的病变能够完全在鼻内镜下经鼻腔径路切除或者在鼻内镜辅助下经鼻外小切口切除或者采用联合鼻内镜下经鼻腔及鼻外径路切除。例如,当鼻腔鼻窦病变侵及眼眶时,可以采用鼻内镜下经鼻腔径路切除鼻腔鼻窦病变,而眼眶病变则采用传统径路;当鼻腔鼻窦病变侵及脑膜和颅内不能单纯经鼻内镜下切除时,可以联合采用双冠状切口切除。实际工作中,越来越多的病变可以通过单纯鼻内镜及其扩展手术切除,尽管还需要长期大样本的临床观察。尽管如此,传统的鼻侧切开术不能就此摒弃,在临床工作中仍是一些病变切除不可或缺的术式,如某些侵及范围较广泛的上颌窦癌,单纯内镜下不能达到切缘阴性,或者需要术后修复重建的病变等,而且在某些情况下,需要由内镜手术转为传统手术切除,这就需要对此技术有较好的掌握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