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内器官经腹壁下动脉内、外侧的腹股沟管深环(内环)突出。
病理及分类
通常可分为斜疝和直疝两种。腹内器官经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深环(内环)突出,向内下、向前斜行穿过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浅环(皮下环),最终进入阴囊,称腹股沟斜疝(indirect inguinal hernia)。疝囊经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过内环,也不进入阴囊,为腹股沟直疝(direct inguinal hernia)。
由疝环、疝囊、疝内容物和疝外被盖等组成。疝囊是壁腹膜的憩室样突出部,由疝囊颈和疝囊体组成。疝囊颈是疝囊比较狭窄的部分,是疝环所在的部位,也是疝突向体表的门户,又称疝门,亦即腹壁薄弱区或缺损所在。各种疝通常以疝门部位作为命名依据,例如腹股沟疝、股疝、脐疝、切口疝等。疝内容物是进入疝囊的腹内脏器或组织,以小肠为最多见,大网膜次之。此外如盲肠、阑尾、乙状结肠、横结肠、膀胱等均可作为疝内容物进入疝囊,但较少见。疝外被盖是指疝囊以外的各层组织。
病因
腹股沟内侧1/2部分的腹壁强度较薄弱,因为该部位在腹内斜肌和腹横机的弓状下缘与腹股沟韧带之间有一空隙。
临床表现
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是主要表现。每于站立、负重、跑步或剧烈咳嗽时出现,伴轻微胀感。肿块可进入阴囊。
直疝常见于年老弱者,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当病人直立时,在腹股沟内侧端、耻骨结节上外方出现一半球形肿块,并不伴有疼痛或其他症状。直疝囊颈宽大,疝内容物又直接从后向前顶出,故平卧后疝块多能自行消失,不需用手推送复位。直疝绝不进入阴囊,极少发生嵌顿。
疝内容不能或不能完全还纳腹腔者则为难复性疝。若突然不能还纳腹腔且出现剧烈疼痛,疝块增大者为嵌顿疝。完全嵌顿肠管会出现急性肠梗阻症状,时间长者会因血运障碍而导致肠坏死及穿孔。
诊断
结合病史、体检及经过疝块还纳试验,即疝块还纳后,手指尖探入腹股沟管外环可发现其较健侧增大,患者咳嗽时有冲击感;压迫内环处,嘱患者起立、咳嗽,可阻止疝内容脱出,即可确立诊断。但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①精索/睾丸鞘膜积液透光试验阳性。
②隐睾同侧阴囊空虚,未触及睾丸。有时可于腹股沟区触及较小、压之有胀痛的实质性肿物。
③腹股沟直疝肿物呈球形,不能进入阴囊。其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内侧。采用上述疝块还纳试验,用手指压迫腹股沟内环处,不能阻止疝内容物脱出。
④腰大肌寒性脓肿多在右腹股沟外侧偏髂窝处,肿块较大且有波动感,仔细询问有脊柱或骶髂关节结核病史。
治疗
除部分婴儿采用疝带疗法有可能自愈外,手术是治愈疝的根本方法。
非手术治疗
一岁内的婴儿,可用事先固定于绷带上的2平方厘米大小的圆形纸板压于内环处,再用绷带缠绕固定之。成人因年老体弱等各种原因不能或暂不能手术的患者可佩戴购置的疝带进行治疗,使用时以疝托压住腹内环,并使腹股沟管恰好闭合。一般白天佩戴,晚上除去。一旦发生疼痛且不能还纳肿块,表明有嵌顿,应立即到医院诊治。
手术治疗
疝手术的主要步骤有三点:
①切开腹股沟管,寻找疝囊,将疝内容物还纳,证实疝类型(根据疝囊和腹壁下动脉的关系)。
②解剖疝囊至颈部,高位缝扎疝囊。
③以不同的方式修复腹壁缺损及腹内环。此外,还可在腹腔镜下进行腹股沟疝修补术。方法有四种:经腹膜前法、完全经腹膜外法、经腹腔内法和单纯疝环缝合法。
预防
避免便秘等引起腹内压增高的因素,注意调理膳食,选择富有营养易于消化的食物。坚持适度的锻炼,增强体质,避免做蹦跳、拉伸等有可能增强腹压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