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憩室

局部肠壁向外膨出而形成的袋状突起性疾病。十二指肠憩室是小肠憩室中最常见的类型,80%发生在十二指肠降部。占全部小肠憩室的45%~79%。较常见于中老年人群。本病于1710年由法国病理学家A.F.乔梅尔报道。发病率各个报道间差异较大,从2%~22%不等,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病理

根据憩室壁的组织解剖,可分为真性憩室与假性憩室。前者为肠壁全层突出;后者与先天性发育相关,为肠壁局限性缺乏肌层。

病因

憩室形成的原因主要为十二指肠肠壁的局限性薄弱和(或)肠腔内压力升高。肠壁局限性薄弱的原因可能为先天性肌层发育不全,其原因亦可能为获得性随着年龄的增加,肠壁肌层发生退行性改变。另外,十二指肠憩室的发生还可能与肠外病变所引起的粘连牵拉相关。

临床表现

绝大部分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仅5%~10%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亦可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多发性憩室或巨大十二指肠憩室的患者可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这些症状主要发生在合并憩室炎或憩室较大的患者中。特殊部位的乳头旁憩室,与胆石症、胆管炎、胰腺炎和奥狄(oddi)括约肌障碍相关。

诊断

主要依靠X线钡餐检查特别是低张性十二指肠造影,典型的十二指肠憩室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突出肠腔外,钡剂从十二指肠排出后憩室内仍可见造影剂残留。内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到憩室,但胃镜一般仅能观察到十二指肠降部,小肠镜或胶囊内镜有助于全面观察十二指肠各部情况。内镜下十二指肠憩室是一局限性的肠壁向腔外膨出,大小在0.5~2.5厘米,在肠壁开口有广口或小口,存在炎症时,有明显水肿、充血甚至糜烂。有时易误诊为胰腺假性囊肿或脓肿。

治疗

无症状的憩室不需要治疗。如存在轻、中度症状,且确认症状由憩室所引起,可采用调节饮食、抗炎、抗酸、解痉等保守治疗方式。当患者出现憩室穿孔合并腹膜炎、憩室大出血,憩室内异物形成,憩室所致胆管炎、胰腺炎及内科治疗无效者,可考虑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憩室切除术、憩室内翻缝合术和各种转流术,常用的是胃大部切除术。

预防

良性疾病,预后较好。无症状的憩室可每年行上消化道钡餐或其他检查进行随访,防止并发症发生。缺乏针对本病的特异性的预防措施,如调整生活方式、作息规律及适当运动可能会起到一定效果。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