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淋巴管扩张及淋巴管内皮细胞和结缔组织增生所致的先天性良性肿瘤。
病理及分类
病因不明,多因素引起,如基因易感性、地理环境因素及内分泌因素等影响本病发生。内含淋巴液、淋巴细胞或混有血液,临床上分为毛细管型淋巴管瘤、海绵状型淋巴管瘤和囊状型淋巴管瘤三种类型,其中以海绵状淋巴管瘤最为多见。
①毛细淋巴管瘤。主要生长于皮肤组织的真皮上部,由衬有内皮细胞的淋巴管扩张而成。淋巴管充满淋巴液,在皮肤表面形成一个个突出的小肿物,表皮可萎缩或增生,有些腔隙可在表皮内,类似血管角化瘤,角化过度可有可无。肿瘤表面无色,柔软,压迫时可稍使之缩小。最常见于面颈等部位。
②海绵状淋巴管瘤。主要发生于皮肤、皮下组织、肌和肌间结缔组织间隙,多出现在面部、颈部、口唇及舌头口腔黏膜等部位,但躯干、四肢、外阴等部位也可发生,可在局部产生各种巨舌、巨唇、巨肢等畸形。肿瘤呈多房性囊腔,囊壁较厚,中间含有大而薄壁的淋巴管,不规则的管腔,内含丰富的淋巴液,压之肿瘤有伸缩性,间有丰富的结缔组织间质。肿瘤表面皮肤无色,也可无明显改变,但有时可出现透明刺泡样改变。发生于面颊及舌唇等黏膜组织表面上的淋巴管瘤表面常常粗糙不平,时有微黄色透明小刺泡突出。部分深部淋巴管瘤常在正常皮下扪及一个较硬的结缔组织肿物,触诊类似淋巴结,容易误诊为神经纤维瘤。
③囊性淋巴管瘤。又俗称囊状水瘤,多见于颈部,也可发生在腋窝、腹股沟区、胸壁及腹壁等部位。肿瘤内含有大的囊腔,壁薄,被有内皮细胞,内含清澈略带淡黄色的水样液体,囊腔为多房性者居多。有时在囊肿中央可扪及较硬的由结缔组织形成的结节。往往位于真皮深部,并可延伸至下方的肌组织或其他结构。以上各型均可合并有血管瘤成分。
临床表现
大多数在出生时或1岁以内发病,也有迟发者或老年发病。临床上虽可分为上述三型,但常混合存在。淋巴管瘤一般不会自行消退,通常随年龄增长瘤体继续生长而扩大。
①单纯性淋巴管瘤。表现为群集、深在、张力性水泡,形成斑片状分布,好发于颈部、面部、上胸部、肢体近端等处,身体其他各个部位也可发生。单个水疱大小通常1~3毫米,一般不超过1厘米。内容物为无色透明黏液,有时带有血性水疱,呈淡紫色和暗红色。水疱底部的皮下组织有轻度的弥散性水肿,严重时偶见整个肢体肿胀。有些病变顶部皮肤可呈疣状外观,如水泡破裂后流出浆液性液体。损害的范围变异很大,也可发生在海绵状淋巴管瘤之上方,特别常见于舌部。若瘤体发并蜂窝组织炎,可暂时增大。如瘤体发生在舌部,则发生舌炎,容易并发上呼吸道感染。
②海绵状淋巴管瘤。这是淋巴管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发生在面颊部及舌部者多为单纯海绵状淋巴管瘤,而发生在颈部、腋窝、口腔底部及纵隔者以合并囊性淋巴管瘤为多见。瘤体可以很小,也可很大,甚至侵及一个肢体。病损边界不清,表现为皮下组织海绵状肿块或弥漫性肿胀,质软,硬度如脂肪瘤。除非并发有血管瘤,瘤体表面一般无颜色改变。据统计,52%的损害侵犯头颈部,30%侵犯下肢,20%侵犯躯干,16%侵犯臂部及腋窝。淋巴管瘤生长缓慢,一般来说对人体不造成明显伤害,但若瘤体生长于机体的某些特殊部位或者出现并发症。如瘤体侵及舌部,瘤体可以生长得口腔不能容纳,导致舌尖凸出口腔之外,牙齿及下颌骨水平外移,口腔不能闭合;如瘤体反复感染、溃疡、肿胀,结缔组织纤维化,可进一步使肿瘤增大。如瘤体发生于头颈部,侵犯口腔底部、气管或纵隔,可引起呼吸道阻塞和吞咽困难;特别是继发感染,极易造成上呼吸道的损害,短期内可使病损迅速增大而威胁生命。
③囊性淋巴管瘤。通常为多房性、张力性皮下组织肿块,但不能压缩,大多发生于颈部,尤其是颈后三角区,偶有发生于腋窝、腹股沟区及腹膜后者。肿块通常呈进行性增大,膨胀性扩大,但也有肿块不变大者,极少数病例可自然消退。起源于颈后三角区者瘤体有腋窝方向发展,或向纵隔方向侵犯。起源于颈前三角者,瘤体则倾向于侵犯舌部及口腔底部。如并发感染或出血,短期内可使瘤体迅速增大,导致呼吸道阻塞,发生喘鸣声,舌咽困难或死亡。继发感染后常伴发上呼吸道感染,最终引起败血症。
诊断
单纯性淋巴管瘤,临床上有一定特征,较易诊断,其他两型则需作病理检查。毛细淋巴管瘤需与毛细血管瘤相鉴别,但有时两种病损同时存在而形成淋巴血管瘤,此时的鉴别诊断须依赖病理检查。在小儿患者中,淋巴管瘤应与脂肪瘤作鉴别,脂肪瘤在小儿较为少见,质地也较淋巴管瘤硬。
治疗
包括手术治疗和其他疗法。
将肿瘤整块切除是治疗淋巴管瘤最好的治疗方法。
单纯性淋巴管瘤可用电干燥、冷冻或激光治疗。局限性囊性及海绵状淋巴管瘤首选手术切除,但海绵状淋巴管瘤常易复发,需要根治性手术。囊状淋巴管只有进行广泛手术切除才能得以根治,否则极易复发。弥漫性巨大淋巴管瘤如巨舌症、巨唇症、巨肢症等患者,一般只能行局部切除以改善局部功能和外观。肢体、腹股沟区、会阴等部位淋巴管瘤术后容易并发淋巴瘘,术中须谨慎处理,术后预防和控制感染等并发症。淋巴管瘤并发急性感染时不宜手术治疗。
其他疗法,如注射硬化剂、电灼、放射治疗、同位素等,效果均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