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营养

0~12月龄婴儿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

生长发育特点

婴儿期是人生第一个生长发育高峰期。正常足月婴儿在生后头3个月体重增加最迅速,月均增重1000~1200克,至3月龄体重约等于出生时的2倍;4~6月龄增速减慢,月均增重500~600克;7~9月龄增重速度再减慢一半,月均增重250~300克。婴儿期也是身长增长最快的一年。出生时身长平均50厘米,出生头3个月,平均月身长增加4厘米,3月龄时身长可达到62厘米;4~6月龄,月均增长2厘米;7~12月龄月均增长1.0厘米;1周岁达75厘米,约为出生身长的1.5倍。

婴儿期也是脑和周围神经系统发育最快的时期。至6月龄时脑重达600~700克,约为出生时的2倍,1周岁时,脑重达900~1000克,约为成人脑重的2/3。新生儿头围平均为34厘米,在头半年增加9厘米,后半年增加3厘米,至1周岁头围平均约46厘米。出生时胸围较头围略小1~2厘米,为32~33厘米;1岁时胸围约等于头围。

营养需要

主要包括能量、营养素和维生素的需要。

◎能量需要

婴儿期对能量的需要包括生长发育、基础代谢、体力活动、食物生热效应等。其生长发育对能量的需要与生长速度的快慢成正比,约占总能量的1/3。婴儿期过多的能量摄入可能导致婴儿期过快的生长速率,对后续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推荐,0~6月龄婴儿能量的平均需要量(EAR)为0.38兆焦耳(90千卡)/(千克体重·天),可完全由母乳提供。7~12月龄能量需要降低为0.33兆焦耳(80千卡)/(千克体重·天),由母乳和辅食共同提供。

◎宏量营养素需要

蛋白质和氨基酸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推荐0~6月龄婴儿蛋白质的适宜摄入量为1.5克/(千克体重·天),7~12月龄婴儿蛋白质的推荐摄入量为20克/天。与其他哺乳动物乳汁中蛋白质不同,人乳蛋白质含量相对低,约为1.1克/100毫升,但主要是α-乳清蛋白。其氨基酸模式被认为是婴儿最理想的氨基酸模式,还富含组氨酸、半胱氨酸、色氨酸及牛磺酸等婴儿肝脏不能合成的氨基酸,能满足婴儿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需要,并最大效率地被利用,不增加肠道渗透压和肾溶质负荷。纯母乳喂养能为0~6月龄婴儿提供所需蛋白质和氨基酸。

脂类
每100毫升母乳约含4克脂肪,为婴儿提供约50%的能量。以高脂肪含量来确保快速生长婴儿的能量供应也是母乳的营养特点。推荐的6个月龄内婴儿脂肪的适宜摄入量为总能量的48%。婴儿满6月龄后开始添加辅食,奶量相应减少,辅食脂肪含量通常不高,其膳食总脂肪摄入有所降低,这与6个月龄后婴儿生长速率相应减缓相符合。推荐的脂肪适宜摄入量为总能量的40%,由母乳和辅食共同提供。

必需脂肪酸(EFA)亚油酸和α-亚麻酸及其两者的代谢产物花生四烯酸(AR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是婴儿脑和视功能发育所需要的结构和功能物质。推荐的0~6个月龄婴儿亚油酸和α-亚麻酸的适宜摄入量分别为4.2克/天和500毫克/天,DHA和ARA分别为100毫克/天和150毫克/天,母乳喂养可满足0~6个月龄婴儿对必需脂肪酸、ARA和DHA的需要;推荐的7~12个月龄婴儿亚油酸和α-亚麻酸的适宜摄入量分别为4.6克/天和510毫克/天,DHA和ARA分别为100毫克/天和150毫克/天,因母乳摄入量相应减少,在辅食制作时选择富含α-亚麻酸的烹调油和适量添加鱼类、蛋类辅食可满足较大婴儿对其需要。

糖类
母乳中的糖类主要是乳糖及少量葡萄糖、半乳糖和低聚糖等。中国母乳乳糖含量范围为(7.5~8.0)克/100克。能满足0~6月龄婴儿对乳糖的需要。推荐的0~6月龄婴儿碳水化合物的适宜摄入量为60克/天,全部来自母乳。7~12月龄婴儿的糖类来源包括母乳和添加的辅食,推荐的适宜摄入量为85克/天。婴儿4月龄后淀粉酶的活性逐渐增强,至6月龄能较好地消化淀粉类辅食,谷类辅食所提供的淀粉逐渐成为婴儿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此外,母乳中含有超过200种、总含量约为12克/升的低聚糖,作为益生元对0~6月龄婴儿肠道益生菌群的建立、肠道免疫的成熟具有重要的作用。

◎微量营养素需要

矿物质
包括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母乳除铁含量比较低以外,其他矿物质含量均能满足0~6月龄婴儿的需要。6月龄后的婴儿,母乳量逐渐减少,如不科学添加辅食,容易缺乏钙、铁、碘等矿物质。


新生儿体内含钙约30克,约占其体重的0.8%,到成年人时增加到体重的1.5%,从新生儿到成年人需存留大量的钙。推荐的0~6月龄婴儿钙的适宜摄入量(AI)为200毫克/天。纯母乳喂养或添加配方粉的婴儿可从母乳或配方粉中获得其需要的钙。推荐的7~12月龄婴儿钙的适宜摄入量为250毫克/天,尽管母乳摄入相应减少,但推荐的总奶量仍为600毫升,加上辅食提供的钙,完全可保证其对钙的需要,不需额外补充。


足月新生儿体内有300毫克左右的铁储备,基本上可满足0~4月龄婴儿的需要。产后1~3个月母乳中铁含量为0.6~0.8毫克/升,4~6个月时为0.5~0.7毫克/升,由于母乳中铁含量不高,婴儿储备铁在出生后4~6月龄可能耗竭,继而出现缺铁性贫血。推荐的0~6月龄婴儿铁的AI是0.3毫克/天,7~12月龄婴儿因辅食添加,铁的推荐摄入量(RNI)是10毫克/天。为满足其对铁的需要,6月龄后母乳喂养儿所添加的第一个辅食应该是铁强化食物,如强化铁米粉或肝泥等。


孕妇、乳母和婴幼儿因为对碘需要增加,而成为碘缺乏的高危人群,0~6月龄婴儿碘的AI为85微克/天,7~12月龄为115微克/天。0~6月龄婴儿对碘的需要完全依赖母乳,7~12月龄依赖母乳和辅食。为维持母乳中的碘含量,避免婴儿碘缺乏,乳母碘的推荐摄入量比一般女性高出一倍,达到240微克/天。乳母膳食除选用碘盐外,还建议每周摄入1~2次海产品,如海带或紫菜等。以保证乳汁中的碘含量。

◎维生素需要

包括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母乳中的部分维生素受乳母膳食摄入状况的影响,如维生素A,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而维生素D、维生素K与乳母膳食没有太大的关系。

维生素A
0~6月龄婴儿对维生素A的需要完全依赖母乳,母乳中维生素A的含量依赖其膳食的摄入,因此,乳母要多摄入动物肝脏、鸡蛋黄和全脂牛奶等富含活性维生素A(视黄醇)的食物,以保证母乳中维生素A的含量,7~12月龄婴儿,富含视黄醇的辅食的添加有利于获得所需要的维生素A。

维生素D
与很多维生素不同,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很低,每升为20~40国际单位(IU),母乳喂养不能满足婴儿对维生素D的需要。人类需要的维生素D依赖日光(紫外线)照射下,皮下组织内的合成。婴儿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养育方式(室内,户外活动少)、季节(冬春)、地域北纬35°以上地域紫外线弱,推荐新生儿(包括母乳喂养儿)出生数日后就开始补充维生素D,每日维生素D为400国际单位(10微克)。

维生素K
母乳中维生素K含量不高,婴儿期需要的维生素K主要由肠道菌群合成,自然分娩时母体阴道菌群条件、母乳中含有的乳糖和低聚糖有利于新生儿肠道菌群尽快建立,而降低新生儿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发生的风险;非自然方式分娩可致新生儿肠道菌群建立延迟,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注射预防剂量的维生素K。

水溶性维生素
绝大部分水溶性维生素,如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均受乳母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影响,母膳缺乏时,其母乳中的含量也低,乳母各种水溶性维生素的推荐量也都相应高于一般女性。因此,哺乳期妇女应遵照膳食指南的推荐摄入多样化的膳食,如富含B族维生素的全谷物、豆类以及瘦肉,富含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丰富的蔬菜和水果。以保证母乳中的水溶性维生素能满足0~6月龄婴儿的需要。7~12月龄较大婴儿对水溶性维生素的需要,可通过母乳、配方奶和辅食共同提供。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