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牛奶蛋白质( CMP)引起的异常或过强的免疫反应。牛奶中含有20多种蛋白质,其中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及酪蛋白被认为是主要的过敏原,而牛血清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及乳铁蛋白是次要过敏原。CMPA患病率为3%~5%,常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80%~85%的患儿3岁时可获得对牛奶蛋白的耐受。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牛奶蛋白质组分可通过乳腺进入母乳乳汁,即使纯母乳喂养的婴儿也可能发生CMPA。
①过敏性疾病家族史对婴幼儿CMPA的发生有重要的预示作用。
②婴儿早期存在生理性肠道屏障功能不完善,即肠道黏膜细胞发育不成熟,细胞间存在间隙,大分子食物抗原可通过间隙进入体内。
③益生菌作为一种肠道共生菌,可通过黏附及调节菌群,诱导口服耐受等预防食物过敏,因某些原因,如非阴道分娩、非母乳喂养等致肠道益生菌建立延迟。
①0~6月龄婴儿,无论是否有过敏家族史,都应尽量母乳喂养,即使产后短时间内尚未有母乳分泌,也最好不要轻易喂其牛乳蛋白质制品。母乳喂养婴儿出现牛奶蛋白质过敏时,应限制乳母对牛奶及其制品的摄入。
②对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的高危婴幼儿,无法母乳喂养必须食用母乳替代品时,要谨慎喂其牛奶蛋白食品,对已致敏尚未发病的儿童,应减少再暴露,以抑制致敏性疾病发生。
③鼓励自然分娩和产后尽早摄入母乳,以促进肠道益生菌的繁殖和肠道定植。以尽快完善肠道屏障功能。
以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皮肤症状为主,轻重不一,亦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
①消化系统症状:频繁的呕吐、胃食管反流、腹泻、腹胀、腹痛、便血等。
②呼吸系统症状:与感染无关的慢性咳嗽、喘息、过敏性鼻炎等。
③皮肤症状:特应性皮炎、口唇或眼睑水肿、湿疹、荨麻疹等。
④其他:累及神经系统,出现性格改变、易激惹、剧烈哭闹等;累及心血管系统,出现高血压、心律失常等,严重的CMPA甚至会引起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
临床上通常通过采集临床症状、生长发育情况、家庭过敏史、喂养史及添加辅食等,结合皮肤点刺试验和牛奶回避、激发试验诊断CMPA。其中实验室检查包括:食物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和牛奶蛋白特异性IgE测定,牛奶蛋白回避及激发试验,双盲安慰剂食物激发试验等。
治疗
当患儿明确诊断为CMPA或经饮食回避后怀疑CMPA均应开始进行营养干预。纯母乳喂养儿,其过敏原来自母乳,应建议母亲避免进食牛乳和牛乳蛋白制品。混合喂养或配方奶喂养儿,应避免摄入牛奶蛋白制品,采用低敏性配方。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和氨基酸配方奶治疗CMPA是有效的,建议至少食用至6月龄,或视症状食用至12月龄。可再次行激发试验,观察是否可进行序贯更换配方奶,逐步使患儿恢复正常饮食。对于症状严重的CMPA患儿,可应用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肥大细胞稳定剂、激素类等。出现皮肤表现的患儿,尽量避免使用激素药膏涂抹,避免沐浴频繁,可使用润肤油,防止皮肤干燥,避免保温过度。若为IgE介导引发的速发型变态反应也可应用肾上腺素,仅限用于危重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