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病

以皮肤黏膜出现暗紫色瘀点、瘀斑,压之不褪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出血性病证。紫癜病多见于学龄儿童,起病较急,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

中医古籍中无此病名的记载,古代医家多将此病归于“血病”“血证”等。在《黄帝内经》相关篇章中,概述了引起出血的原因和部分血证的预后。张仲景用宣发透热之法,祛邪外出,邪祛热消,使紫癜自平,开创了“透热解表治血”的先河。《金匮要略》中记载了“泻心汤”“黄土汤”“柏叶汤”等治疗紫癜病的有效方剂,沿用至今。明代张景岳的《景岳全书·血证》中将引起出血的病机归纳为“气虚”和“火盛”两个方面,提出治疗血证的“治火”“治气”“治血”三原则。清代唐容川的《血证论》是论述血证的专书,提出了“止血、消瘀、宁血、补血”的治血四法,确立了通治血证之大纲。

现代医学中的继发性或症状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参考本病辨治。

病因病机

紫癜病的发生,主要由感受外邪、情志过极、饮食不节、劳欲体虚所致。其病机可归结为火热熏灼、迫血妄行和气虚不摄、血溢脉外两类。从证候的虚实方面来说,由风热伤络、血热妄行所致者,属实证;由阴虚火旺、气虚不摄所致者,属虚证。但在疾病发展的过程中,虚实常相互转化,互为因果。

辨证论治

紫癜病的辨证应辨明病情缓急和病证虚实。病发初期,病情发展较急,斑疹量多,斑色鲜红,常见发热面赤、口渴烦躁、舌红脉数等症,此属血热内壅的实证。如病情发展缓慢,紫斑时现时隐,并见低热、盗汗,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多为阴虚火旺之证。如病程较长,斑块色淡,面色㿠白或萎黄,神疲乏力者,多为气血俱虚之证。治疗应根据虚实辨治,血分实热者,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阴虚火旺者,治宜滋阴降火;气不摄血者,治宜益气摄血;兼有血瘀者,治当兼用活血化瘀之品。

常见证型:
①血热妄行证。症见皮肤出现青紫或鲜紫色斑点或斑块,或伴齿衄、鼻衄、便血、尿血、月经过多,或身热烦渴,面红目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方用十灰散加减。
②阴虚火旺证。症见皮肤出现青紫癍点或瘀块,时发时止,伴鼻衄、齿衄或月经过多,颧红、心烦、口渴、手足心热,或有潮热、盗汗,舌红,苔少,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宁络止血,方用茜根散加减。
③气不摄血证。症见皮肤紫斑反复发作,久病不愈,面色苍白或萎黄,神倦乏力,气短懒言,头晕目眩,心悸少寐,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宜补气摄血,方用归脾汤加减。

预防与调护

饮食应注意禁食过敏性食物,如鱼、虾、蟹等海鲜,忌辛辣肥甘之品,避免接触花粉、油漆、化学物品等过敏原;调畅情志,避免情志过极,消除紧张、恐惧、忧虑等不良情绪;还要注意休息,劳逸适度,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