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肠气痛

以突发性腹部绞痛、曲腰、啼叫为临床特征的儿科病证。

盘肠气痛可见于任何季节与年龄,尤多见于新生儿及婴幼儿。腹部受寒、过食冷饮、喂奶过多或奶中含糖太高等,均可诱发此病。多数小儿偶然发作一两次即自愈,亦有少数小儿时发时愈,迁延数年。婴儿不能言语,腹痛常表现为啼哭,如《古今医统·腹痛》说:“小儿腹痛之病,城为急切。凡初生两三个月及一周之内,多由腹痛之患。无故啼哭不已或夜间啼哭之甚,多是腹痛之故。”《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腹痛候》:“小儿腹痛,多由冷热不调,冷热之气与脏器相击,故痛也。”后世一般将盘肠气痛分为寒、热、虚、实四大类。相当于西医中的幼儿腹痛。

病因病机

病因为感受寒邪、乳食积滞、脾胃虚寒、情志刺激、外伤损络等;病位主要在脾、胃、小肠、大肠,可涉及肝;病机关键为脾胃肠腹气滞,不通则痛。小儿脾胃薄弱,经脉未盛,易为各种病邪所干扰。六腑以通降为顺,经脉以流通为畅,凡外邪内侵,或乳食积滞,或脾胃虚弱,或情志内伤,或外伤损络,而致脾胃纳运失司,肠腑壅滞不通者,皆可发生腹痛。

辨证论治

主要根据八纲辨证为主,结合腹痛性质分证。治疗以温中散寒、行气止痛为主。常见证型:
①腹部中寒。证见腹部突然绞痛,曲腰啼叫,面色苍白,唇色紫暗,甚则环唇青黑,汗出肢冷,呕吐,大便不通,舌苔薄白,脉象沉,指纹红,治宜温中散寒,常以养脏散加减。
②乳食积滞。证见腹部绞痛,曲腰啼叫,面色苍黄,不思乳食,频频呕吐,大便不通或只下少量黄青色粪液,腹部胀实,舌苔白腻,脉象沉滑,指纹紫滞,治宜行气导滞,常以香砂平胃散加减。
③胃肠积热。证见腹部胀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烦躁不安,潮热口渴,手足心热,唇舌鲜红,舌苔黄燥,脉滑数或沉实,指纹紫滞,治宜通腑泄热,常以大承气汤加减。
④脾胃虚寒。证见腹痛绵绵,时作时止,痛处喜温喜按,面白少华,精神倦怠,手足清冷,乳食减少,或食后腹胀,大便稀溏,唇舌淡白,脉沉缓,指纹淡红,治宜温中补虚,常以小建中汤合理中丸加减。
⑤气滞血瘀。证见腹痛经久不愈,痛有定处,痛如锥刺,或腹部癥块拒按,肚腹硬胀,青筋显露,舌紫暗或有瘀点,脉涩,指纹紫滞,治宜活血化瘀,常以少府逐瘀汤加减。

外用食盐炒热,或用淡豆豉、生姜、葱白、食盐炒热,布包,乘热熨脐周;或用针灸,可较快地缓解疼痛,常用穴位有合谷、足三里、三阴交、中脘、天枢等。也可推拿治疗,常用方法有摩腹,揉脐、中脘、天枢、足三里。

预防与调护

由于小儿较成人病情变化快,因此应注重调护。注意饮食卫生,勿多食生冷;注意气候变化,防止感受外邪,避免腹部受凉;餐后稍事休息,勿作剧烈运动。剧烈或持续腹痛者应卧床休息,随时查腹部体征,并作必要的其他辅助检查,以便做好鉴别诊断和及时处理;根据病因,给予相应饮食护理;给予安慰,消除患儿恐惧心理;寒性腹痛者应温服或热服药液,热性腹痛者应冷服药液,伴呕吐者,药液要少量多次分服。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