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生理病理学说“四不足”中的一种。
“脾常不足”见于万全《育婴家秘》,源于丹溪的“肝常有余、脾常不足”,是万全对小儿五脏特点进行全面分析后提出的观点。万氏在《幼科发挥》说:“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者,此却是本脏之气也。盖……肠胃脆薄,谷气未充,此脾所不足也。”形象地描绘了小儿生机旺盛,蒸蒸日上的发展趋势。小儿生长发育极为迅速,对水谷精微的需求量较成人为多。因此脾胃在小儿阶段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气血津液的来源,肌肤肢体的丰满,五脏六腑的健全,皆由脾的运化不断补充和化生。但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脾胃处于幼稚脆弱的阶段,运化等功能均未臻完善,不能适应机体生长发育的大量需求,形成生理上的“脾常不足”。若寒温不能自调,饥饱不能自节或添加辅食不当,极易损伤脾胃,造成运化失常,升降失司,易出现呕吐、泄泻、腹痛、厌食、积滞、疳证等病证。故小儿“脾常不足”对小儿生理病理,指导儿科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