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常有余

小儿生理病理学说“三有余”中的一种。

 “心常有余”源于明代万全《万氏家藏育婴秘诀·五脏证治》:“心主血脉。色者,血之萃;脉者,心之合也。如色见红润,脉来大数者,此心气有余之象,其儿易养。”心主血脉、主神明,心气、心阳旺盛有余是小儿生长发育的能量和动力,“心常有余”乃自然之有余,而非“心火亢盛”,正如万全言“心属火,旺于夏,谓壮火之气也”。小儿生长之气旺盛,心气、心阳有余适应了生长发育的需要,但小儿为“纯阳之体”,易从热化,“气有余,便是火”,若水不制火则阳热易亢,心火易亢、心经积热则易出现口舌生疮、夜啼、易惊、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病证,严重者风火相煽,内陷厥阴,可出现昏迷、惊搐等症。因此“心常有余”的提出对探讨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