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的现象。是新生儿中最常见的临床问题,可以是症状或体征或诊断名称。

新生儿黄疸有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大类。生理性黄疸无须特殊处理,而病理性黄疸则需要视情况综合考虑,以便采取适当的医学干预措施。

新生儿黄疸的发生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密切相关。新生儿时期,红细胞数量较多且寿命较短,导致衰老红细胞来源的胆红素生成量相对较多;肝细胞功能处于发育不完善的阶段,对胆红素的摄取能力不足;血浆白蛋白水平较低且联结胆红素的能力差;胆红素排泄能力相对缺乏;同时还存在特殊的肠肝循环,导致一部分已经被排泄到肠道中的胆红素重新被吸收回体内。

病因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病因主要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关。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主要有:
①胆红素生成过多。如红细胞增多症、血管外溶血、同族免疫性溶血、感染、肠肝循环增加、红细胞酶缺陷、红细胞形态异常、血红蛋白病、维生素E缺乏和低锌血症等。
②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如缺氧、感染、克里格勒-纳贾尔综合征(先天性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缺乏)、吉尔伯特综合征(先天性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高症)、Lucey-Driscoll综合征(家族性暂时性新生儿黄疸)、使用药物(如磺胺、水杨酸盐、吲哚美辛和毛花苷丙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垂体功能低下、21-三体综合征等。
③肝细胞排泄结合胆红素障碍或胆管受阻。如新生儿肝炎、先天性代谢性缺陷病、胆管阻塞、迪宾-约翰逊综合征(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结合胆红素增高Ⅰ型)等。

临床表现

生理性黄疸:足月儿出生后2~3天出现皮肤黄疸(多见于躯干、巩膜及四肢近端,肤色浅黄),出生后4~5天最重,出生后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出生后14天);早产儿则在出生后3~5天出现皮肤黄疸,出生后5~7天达高峰,出生后7~9天消退(最迟不超过出生后4周)。血清胆红素检测值不超过新生儿所处胎龄和日龄需要光疗的干预值。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期间一般情况好。

病理性黄疸:新生儿胆红素的特点符合“四过一复现”中的任意一条,即皮肤黄染情况出现过早(特别是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者)、程度过重(血清胆红素检测值超过新生儿所处胎龄和日龄需要光疗的干预值,或每日总胆红素上升的速度超过85微摩尔/升)、结合胆红素水平过高、黄疸持续时间过长(指足月儿出生后14日龄时、早产儿出生后28日龄时黄疸仍未消退)、黄疸退而复现。

诊断

由于新生儿出生时的胎龄、出生体重存在较大个体差异,且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值随着出生后日龄的变化出现较大变化,因此对于新生儿黄疸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胎龄、日龄和是否存在高危因素。新生儿黄疸的诊断目的针对是否给予光疗干预进行判断和决策。对于胎龄≥35周的新生儿黄疸,多采用美国V.K.布塔尼(Vinod K.Bhutani)教授的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列线图或美国儿科学会推荐的光疗参考曲线作为诊断和干预的标准。2015年中国医学工作者也完成了一项中国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值的多中心研究,较布塔尼的研究有更大的样本量,绘制了中国新生儿的小时胆红素列线图,对于黄皮肤人种的中国新生儿黄疸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治疗

予以蓝光或蓝绿光照射治疗、必要时结合一定的药物或换血的方法,目的是降低血清中的胆红素水平,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光疗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利用的是脂溶性的胆红素经蓝光或蓝绿光照射后转变为水溶性的胆红素异构体,从胆汁和尿液中排泄出体外的原理。光疗时将新生儿尽量裸露皮肤卧于光疗箱中,双眼用黑色眼罩保护遮挡,会阴、肛门部用尿布遮盖(见图),可单面光或双面光持续照射或间歇照射,光疗期间给新生儿适当补充液体,根据血清胆红素检测值来判断是否可以停止光疗。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