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

在X射线或超声心动图的指引下,通过穿刺血管将导管及特制器材(球囊导管或封堵装置)送至病变部位进行先天性心脏病治疗的一种微创方法。

与传统的外科手术相比,介入治疗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时间短和不留瘢痕等优势。经多年发展,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成功率保持在98%以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控制在0.5%,死亡率低于0.1%,因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长足发展。对于部分先天性心脏病类型,如动脉导管未闭和肺动脉瓣狭窄,介入治疗已基本替代传统的外科开胸手术;对于适宜病例,介入治疗已经成为首选方法。此外,对于一些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还可与外科手术镶嵌治疗,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成为日后发展的趋势。

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包括:
①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除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已出现右向左分流的PDA,以及PDA直径>正常自身降主动脉直径的婴幼儿,其余绝大多数PDA可行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成功率98%以上,并发症极少。
②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 ASD)。继发孔型 ASD,只要边缘条件好且直径≤36毫米,经皮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成功率97%以上,但术前检查及诊断十分重要,尤其是超声心动图检查。
③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随着VSD封堵器不断改良,膜周部VSD介入治疗成功率也随之提高,经皮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尤其是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需安装永久起搏器的病例明显减少。
④肺动脉瓣狭窄(pulmonary stenosis; PS)。对于典型肺动脉瓣狭窄,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pulmonary valvuloplasty; PBPV)已基本替代外科开胸手术。此外,经皮主动脉缩窄球囊血管成形术、冠状动脉瘘栓塞术、主-肺动脉侧支血管栓塞术、肺动静脉瘘栓塞术等,在有经验的儿童心脏诊疗中心医院也得到常规开展。国际上已有相对系统的研究报道,对于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的胎儿行宫内介入治疗,包括胎儿宫内主动脉瓣球囊成形术、胎儿宫内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和胎儿房间隔造口术,但大多数出生后需再次行介入治疗,中国有1例胎儿宫内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的报道。

虽然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较外科开胸治疗有诸多优势,但仍有发生并发症的可能,如血管及瓣膜损伤、心律失常、残余分流、心壁穿孔、封堵器移位及脱落、血栓栓塞、急性溶血等。因此,应严格把握介入手术指征,操作规范,术后严密监测及定期随访,以使患者获得满意的介入治疗效果。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