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深静脉血栓的康复治疗。
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血栓形成大都发生于卧床制动状态,或瘫痪肢体。致病因素有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三大因素。血栓形成后,除少数能自行消融或局限于发生部位外,大部分会扩散至整个肢体的深静脉主干,若不能及时诊断和处理,多数会演变为血栓形成后遗症,长时间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并发肺栓塞,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诊断
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大多数无症状。有症状的深静脉血栓多表现为肢体肿胀、腿痛和压痛、沉重感,常见的体征是下肢水肿、远端皮肤紫绀、皮下静脉扩张、皮下瘀点、肢体肿胀平面和程度与受累静脉血栓的大小及形成速度有关。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超声检查与静脉造影术可确诊。
康复治疗
深静脉血栓的康复治疗主要包括:预防、治疗和护理三个方面。
预防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极为重要,在第一次患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中,50-75%存在明确的危险因素。深静脉的危险因素包括:手术、创伤、卧床、肿瘤治疗(激素、化疗或放疗)、高龄、心脏或呼吸衰竭、肾病综合征、肥胖、吸烟、静脉曲张、遗传性或获得性血栓形成倾向等,这些危险因素通常合并存在。
长时间平卧床时下肢血液回流到心脏,导致右心房压力增加,心血管中枢误判血容量过多而促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结果是血液的水分减少(10%),血液黏滞度提高,血流速度缓慢,这是血栓形成的基础。避免长时间平卧位是预防血栓的重要原则。
因此,预防以上危险因素即可预防深静脉血栓,常用的预防措施包括:早期半卧位(30°~60°)、良肢位摆放、主被动活动(如踝关节的主动收缩活动)、避免反复静脉穿刺等。
治疗
所有的预防措施都是最基础的治疗措施,必要时采用抗凝治疗,溶栓或者植入静脉滤器。在确定血栓稳定的前提下,压力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措施。尽量取坐位或半卧位,抬高患肢15°~30°,以利于下肢静脉回流,减轻水肿。尽量避免血栓脱落的诱因,包括按摩、推拿患肢,便秘等。
护理
水肿部位适当清洁,避免水肿部位的皮肤损伤。饮食上应给予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脂饮食,忌食辛甘肥厚之品,以免增加血液黏度,加重病情。
深静脉血栓最严重并发症为肺栓塞。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胸闷、胸痛及呼吸困难、窒息感、咳嗽、咯血。
对患者和陪护者应加强宣教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了解患者对深静脉血栓的认知度,注意了解患者的抑郁和焦虑心理异常,必要时可以服用抗抑郁、抗焦虑药物,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