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病

麻风杆菌感染人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又称汉森氏病。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和周围神经症状,引起皮肤麻木、肢体畸形及毁容,严重者内脏也受到侵犯。麻风在人类历史上流行已久,流行范围甚广,几乎五大洲都有麻风患者存在。世界卫生组织1981年报告,全世界麻风患者的登记总数为500多万名。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估计有麻风患者50万,经过积极防治,至20世纪80年代已降至10万人以下。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及长江流域,但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也有散在流行。由于麻风以热带及亚热带国家为多,故医学上将麻风归属于热带病的范畴。过去人们认为麻风是不治之症,随着医学的进展,麻风已可防可治。

分类

麻风的分类法不断改革,一般把未定类麻风看作麻风的最早表现。有人提出五级分类法,即将麻风分为结核样型、偏结核样界线类、中间界线类、偏瘤界线类和瘤型。此外,为了便于治疗管理,可将麻风分为多菌型与少菌型。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原体是麻风分枝杆菌,是挪威医学家G.A.汉森1873年从麻风患者的皮肤结节中发现的。麻风杆菌呈杆状,抗酸染色阳性,体外培养尚未获得公认的成功。一般认为,人类是麻风杆菌的唯一寄主,即麻风杆菌只在麻风患者体内生存与繁殖。麻风杆菌在人体内的数量与分布随病型而异。瘤型麻风患者体内有大量麻风杆菌,主要分布于皮肤、黏膜、周围神经、淋巴结、肝、脾等部位。麻风杆菌通过患者的鼻分泌物、皮肤结节破溃的渗液及各种分泌物排出体外,因此,瘤型麻风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结核样型麻风患者体内含菌很少,基本上没有传染性。由于未经治疗的瘤型麻风患者鼻黏膜分泌物中有大量的麻风杆菌,所以飞沫传播的可能性也很大。麻风杆菌主要通过皮肤黏膜破伤处及呼吸道进入人体。健康人受染后能否发病以及发病的病型与转化,主要取决于机体对麻风杆菌的免疫力(细胞免疫)。具有强免疫力的机体能及时将侵入的麻风杆菌消灭而不发病。即使发病,亦属结核样型麻风,病变局限,且有自愈的倾向。若机体缺乏免疫力,则麻风杆菌繁殖蔓延,引起广泛的病变,病情属瘤型。若不治疗,预后不佳。在这两型之间,由于机体免疫力较弱,发病后属界线类麻风,此类麻风随着免疫力的增强或减弱,可以向结核样型或瘤型转化。而结核样型与瘤型各自比较稳定,一般不转化,故又称为极型。

临床表现

麻风杆菌繁殖的世代期长。一般说来,麻风杆菌进入人体后要经过2~5年的潜伏期后才发病。发病初期表现为单纯的浅色斑或红斑,边缘较清楚,范围较小,数量较少,局部有不同程度的浅感觉障碍,也可有出汗障碍。细菌检查多为阴性,麻风菌素试验多为阳性,少数为阴性。这种早期表现被称为未定类麻风,可以自行消退,也可向结核样型、界线类或瘤型麻风演变。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要十分慎重。必须结合病史、临床、细菌及病理检查四个方面的基本材料,予以周密的综合分析,才能确定诊断。诊断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方面:
①感觉障碍,包括温度觉、痛觉、触觉的减退或丧失。可见于皮损部位,也可见于受累神经支配的皮肤,是一种末梢型的感觉障碍。
②周围神经粗大,这是麻风的一个重要特征。常见于眶上神经、耳大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腓总神经、胫后神经以及皮损周围的皮神经。神经除了粗大外,其功能(如感觉、运动功能)也往往出现障碍,并引起其他营养性障碍。
③查见麻风杆菌,这是诊断麻风的有力证据。在细菌涂片或病理组织切片中查见抗酸染色阳性的麻风杆菌。但结核样型及未定类麻风查菌往往阴性或只能查到很少数的菌。
④组织病理检查可见麻风特异性病变。麻风需与各种皮肤病鉴别。一般说来,麻风的皮肤损害多有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瘤型和界线类的皮损查菌常为阳性,再结合神经粗大及其他检查,可与其他皮肤病鉴别。
此外,由于麻风的神经症状包括感觉、运动、循环及营养障碍,需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如股外侧皮神经炎、脊髓空洞症、周围神经肿瘤、颈肋综合征、进行性增殖性间质性神经炎等相鉴别。一般说,麻风的神经症状为周围神经受累所致,常有神经粗大,若同时有皮肤损害,再结合病史及有关检查,可以鉴别。麻风菌素试验为一种非特异性的试验,不能用于诊断。它是用麻风杆菌制作的或从麻风杆菌中提取可溶性蛋白成分制作的抗原。此试验对麻风病的分类和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治疗

以化学药物治疗为主,已证实利福平、氨苯砜和氯苯吩嗪疗效最好。药物在血浆或组织中的浓度大大超过最低抑菌浓度,且能使麻风杆菌死亡。特别是利福平杀菌迅速。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上述药物联合治疗,此法已在全世界推广。联合治疗可以迅速杀灭体内的麻风杆菌,消除传染性,使患者达到临床治愈。此外,对于患者的周围神经障碍及畸形,应采取康复措施或矫治手术,以保护和恢复其生理功能。

预防

抗麻风菌苗尚未研制成功,预防的主要措施是早发现、早治疗。早发现可以通过各种调查方法来实现,包括对高流行区的普查、线索调查以及日常门诊、体检及接触者的定期检查。治疗则要求及时、全面和正规。保证规则服药、按时复查,同时采取康复措施。对于患者家属,特别是对麻风菌素试验阴性者,除了定期体检外,还可以进行预防性服药。向群众普及麻风防治知识,消除社会上对麻风病的恐惧与歧视,是搞好社会防治工作的关键。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