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膨出

内含气体的喉室小囊异常扩张所致的一种喉部良性病变。又称喉气囊肿、喉憩室或喉气性疝。婴幼儿喉室小囊较大,小囊甚大者,名为先天性喉膨出。成人喉膨出的形成多与喉室小囊先天性异常有关,常继发于慢性咳嗽、哭喊、吹奏、歌唱等。因与喉腔相通,故当喉内压升高时,便可使囊内充气扩大,出现(暂时性)相应的症状。

解剖及病理

喉小囊是一种发育不全的器官,新生儿及儿童的喉小囊较大,至6岁时逐渐消失。喉小囊是喉室前壁上1/3处发生的内衬有黏膜的小盲袋,其开口位于真假声带之间,并与喉腔相通。喉小囊内衬黏膜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表面有60~70个黏液腺开口,其分泌的黏液具有润滑声带的作用。喉小囊基底膜薄弱,囊壁由含有细小血管网的纤维组织束,腺体、平滑肌纤维,散在的淋巴细胞团及少数杯状细胞组成。

病因及分型

喉膨出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多数学者认为喉膨出的病因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其形成病因如下:

先天性喉膨出。喉室小囊位喉室的前端,于甲状软骨与会厌软骨之间。婴幼儿之喉室小囊一般6~8毫米,少数可达10~15毫米。若小囊先天性异常扩张,可形成先天性喉膨出。

后天性喉膨出。大多数先有喉室小囊发育异常,后因长期用力和屏气,喉内压增高,如慢性咳嗽、吹玻璃、吹号、举重等,使喉室小囊内压力增大,逐渐扩张,形成喉膨出。或因喉室小囊口水肿狭窄,呈单向性活瓣,进气后不能逸出,使小囊扩大,形成喉膨出。喉结核、肿瘤、外伤、手术可并发喉膨出。

根据喉小囊扩张的范围,可将喉膨出分为三型:
①喉内型。气囊肿位于甲状软骨板与喉腔黏膜之间,自喉室突出,多表现为一侧声带以上的喉腔壁向内膨出。
②喉外型。气囊肿沿着甲状软骨板内侧向上,通过甲状舌骨膜向外膨出于颈部,在颈侧出现囊性隆起。
③混合型。气囊肿同时出现于喉内和颈部,于甲状舌骨膜处有一峡部相连,似哑铃状。

临床表现

喉膨出的症状一般只出现在气囊肿充满空气(或液体)时,故症状多为间歇性的。

喉内型。最常见的症状为发声改变、声嘶、咳嗽、呼吸不畅,喘鸣等不适,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突然窒息,故症状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气囊肿的大小。

喉外型。症状主要为颈部有一圆形突起的肿物,时大时小;做深呼吸、剧烈咳嗽或用力吞咽时,颈部隆起处可增大。压迫肿胀区,可使其体积缩小;此时进行喉部听诊,尚可听到泄气声。

混合型。可同时出现喉内隆起与颈部肿物,以及其引起的与喉内型和喉外型同时出现的相应症状。若喉气囊肿的开口被堵塞导致感染,则形成喉脓囊肿,临床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压痛以及声嘶、吞咽困难,当囊肿巨大而阻塞上呼吸道时会出现窒息。若有分泌物进入喉内,可致剧烈咳嗽,呼吸有臭味。

诊断

喉膨出主要根据症状、体征、触诊、穿刺和影像学检查,可对颈侧区喉膨出做出正确的诊断。由于喉膨出的症状呈间歇性,可以充气和泄气,有时需要多次进行检查,才可能显示出病变。

喉内型喉膨出在直接喉镜下可见肿物的体积随呼吸改变,吸气时缩小,用力鼓气时增大,用直接喉镜或探针等器械压迫,肿物渐缩小。喉外型喉膨出可见颈部有囊性突起,触之软且可压缩,用力屏气时体积增大,穿刺抽吸有气体。颈部X线摄片可见肿物处有一圆形透亮区。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表现为喉旁上间隙的侧方、甲状舌骨膜与喉上神经血管束的浅面存在界限清晰的光滑团块,内含气体或液体。

治疗

手术是喉膨出最重要的治疗方式。喉外型采用颈外途径将囊肿切除。喉内型的治疗方法包括直接喉镜下切除、电灼或注入硬化剂,或做喉裂开切除。多主张经颈外途径切除法,对有呼吸困难者应立即刺破囊肿或行气管切开术。如继发感染而形成喉脓囊肿,宜先切开排脓,待感染完全控制后再行手术治疗。如果乐器吹奏者的喉气囊肿无明显症状,应密切观察或建议改进吹奏方法避免囊肿的进一步扩张。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