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镜检查

用硬管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气管、支气管内病变、范围、性质或进行局部给药、灌洗的方法。亦可通过异物钳取出气管、支气管内异物。

1897年,德国喉科医生G.基利安首先报道了用长25厘米,直径为8毫米的食管镜为一名青年男性从气道内取出骨性异物,从而开创了硬直窥镜插入气管和对支气管进行内窥镜操作的历史先河。1899年,雅克松改良了食管镜,安装了独立的目镜,并在其末端设置了一个小灯,发明了用以照亮远端气道的辅助管道照明系统以及气道分泌物的吸引管,并为支气管镜技术制订了规范化的操作程序。从1912年以后,人们开始逐渐接受用支气管镜检查气管和主支气管,但在当时它的应用几乎完全局限在取气道异物上。

20世纪中叶,光学长焦距镜头得以发展,使其既能观察前方,又能旋转角度观察其他方向,从而能够检查双肺的上下肺叶支气管,对操作器械进行了改进,使支气管镜发展到治疗气管主支气管疾病和肺结核,并且用于诊断肺癌,使硬质支气管镜检查成为胸外科的主要诊疗手段之一。安德森等在1965年首次经支气管镜进行了肺活检。

自1981年起,随着全麻技术安全性的提高和气道腔内介入治疗的兴起,硬质镜受到许多医生的重视。硬质支气管镜具有操作孔道大、吸引管径粗,可以辅助机械通气等纤支镜和电子镜无法比拟的优势。硬质支气管镜已不断改进,可以辅助电视影像系统,为气道内介入治疗提供了很好的操作平台。

硬管支气管镜检查方法操作前应对患者进行常规术前检查,至少禁食水4小时,取下活动假牙,操作中予以心电监护。可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年幼儿的急性喉梗阻,需立即取出异物时可用局部麻醉。一般状况较好时,在全身麻醉后直接喉镜引导下导入硬管支气管镜,并连接呼吸机维持通气。逐步检查气管、左右支气管及各叶支气管开口,可用吸引器吸出气道内分泌物,用生理盐水进行灌洗、给药或钳取组织进行活检。若发现异物后可伸入异物钳取出异物。术后应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吸氧、抗生素及雾化治疗,加强呼吸道管理。

1968年日本医生池田向世人介绍了纤维支气管镜。他和金田春彦在1967年制成了历史上第一台纤维支气管镜。1970年,池田将纤支镜介绍到美国试用了3个月,随后纤支镜技术在世界迅速普及。纤支镜的问世使人们第一次完整地观察到了支气管树的腔内结构。池田等为包括亚段在内的各级气管、支气管、肺组织进行了重新命名,并于1972年出版了英文版的纤支镜图谱。纤支镜在早期肺癌的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除了常规检查外,纤支镜还被用于肺泡灌洗、肺部疾病的介入治疗、引导气管插管等。但纤支镜有一定的局限,其管腔狭小、操作器械单一,吸引管道口径小易堵塞,使其对于很多气道疾病如大咯血及气道异物的治疗又受到了限制;光导纤维等光学器件传导的清晰度欠佳,使其对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早期细微病变无法识别。

1983年,美国成功研制了电子摄像式内镜。该镜前端装有高敏感度微型摄像机,将所记录下的图像以电讯号方式传至电子信息处理系统,然后把信号转变为电视显像机上可看到的图像。不久日本推出了电子支气管镜。电子支气管镜的清晰度高,影像色彩逼真,能观察到支气管黏膜细微的病变,配合以高清晰度电视监视系统和图像处理系统,极大地方便了诊断、教学和病案管理。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方法检查前禁食水4小时,通常选用咪达唑仑及利多卡因进行气管内局部黏膜麻醉,并在检查前半小时可以肌注阿托品。根据病情及全身状况,取卧位或坐位。检查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全身情况,予心电监护及鼻导管吸氧,通过口腔或鼻腔将纤维支气管镜送入气管及支气管,先检查健侧,再检查患侧。可通过吸引管道随时吸除气管、支气管内的分泌物或血液,用少量生理盐水冲洗或进行给药、肺灌洗,发现异物时可用异物钳取出异物。术后要对患者进行短暂的观察,然后送回病房,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短暂的低流量氧气吸入,充分休息。

适应证:
①明确气管、支气管或肺部病变的原因、范围、性质,取出气管、支气管异物,气管、支气管异物大多数都可在硬管支气管镜下取出,但硬管支气管镜不能达到的肺段支气管异物或细碎的异物宜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取出。
②原因不明的长期咳嗽、咯血或痰中带血,用支气管镜给药、肺灌洗,取分泌物及病变组织进行微生物培养或病理检查。
③明确呼吸困难的原因或明确气管、支气管狭窄的程度和原因。
④用于气管、支气管或肺部手术后的复查。
⑤需要导入药液的支气管造影术。
⑥气管、支气管病变的局部治疗。

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高血压、主动脉瘤、活动性肺结核为硬质支气管镜检查或治疗的禁忌证。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