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于外耳道内并引起阻塞,导致耵聍潴留和传音性聋的疾病。外耳道肿瘤可来源于外耳道上皮、腺体、骨、软骨、血管、神经等不同组织,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发生率较低,良性肿瘤比恶性肿瘤多见。常见的良性肿瘤有色素痣、血管瘤、乳头状瘤、骨瘤、耵聍腺瘤等;恶性肿瘤有耵聍腺癌、腺样囊腺癌、鳞状细胞癌等。
良性肿瘤
色素痣
简称痣,来自皮肤的色素细胞,并非真性肿瘤。一般无主观不适,可不必治疗,堵塞外耳道影响听力时考虑手术切除。
血管瘤
多因先天性血管发育畸形、血管异常增生引起。按病理类型有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致密血管瘤和蔓状血管瘤等。一般早期无自觉症状,少数有自发性局部出血,瘤体长大可引起耳闷堵、耳鸣、听力减退、耳痛等。查体可见皮肤微红或紫红色,无明显隆起或微突起。治疗可采取手术切除、注射硬化剂、冷冻或放射治疗。
外耳道乳头状瘤
南方多见,一般认为与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有关。瘤体小时可无症状,瘤体长大时可有耳痒、耳闷堵、听力下降、挖耳出血或挖出“肉块”样物,继发感染可伴有耳痛、流脓。查体可见外耳道内有乳头状新生物,多带蒂,表面高低不平,质较硬。治疗原则是彻底切除肿瘤,该病易复发,切除后可用硝酸银、干扰素涂抹创面、激光烧灼等方式以减少复发概率。
外耳道外生骨瘤
多为外耳道骨壁骨质局限过度增生形成,好发于青年男性,病因不明,骨瘤体积小时可无症状,瘤体增大致外耳道变窄,耵聍易栓塞,常引起耳闷堵、听力下降、耳鸣等。查体可见外耳道骨部有结节状或圆形硬结节,基底较广,表面皮肤正常。颅底侧位X摄片或颞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可显示外耳道骨性狭窄,与骨质密度完全一致或相近似的半圆形影。小而无症状的骨瘤一般无须处理,如瘤体增大引起症状,行手术切除,可经耳内切口,掀开骨瘤表面皮肤及骨膜,用电钻或骨凿去除骨瘤,必要时可磨去部分外耳道壁,以减少骨瘤复发,避免外耳道狭窄。
耵聍腺良性肿瘤
包括耵聍腺瘤和多形性腺瘤。耵聍腺位于外耳道软骨部,多发生于外耳道后、下壁。一般早期无不适,瘤体增大时可引起耳闷堵、听力下降、耳鸣等。查体可见外耳道软骨部局限性隆起,表面皮肤正常,质较硬,无压痛。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易复发,有恶变倾向,手术后需定期随访。
恶性肿瘤
耵聍腺恶性肿瘤
来源于外耳道耵聍腺导管上皮和肌上皮的恶性肿瘤,包括耵聍腺癌和腺样囊性癌。除肿瘤增大可引起耳闷堵、听力下降或耳鸣等以外,常伴有耳痛等症状。单纯局部切除极易复发,一般早期应行局部扩大切除或根治手术,对手术切除不彻底的患者术后可辅助放疗。
外耳道鳞状细胞癌
外耳道鳞状细胞癌系发生于外耳道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肿瘤发生早期不易被察觉,仅出现外耳道轻度搔痒、麻木、耳痛等症状,常被误诊为外耳道炎,当病情发展侵及外耳道软骨膜时耳痛加剧,反复抗炎治疗无效,或伴脓血性耳漏时才引起重视,通过病理检查确诊。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因安全切缘不易确定,常结合放疗,晚期患者不能手术切除可采用放疗、化疗联合治疗。
其他
如黑色素瘤、肉瘤、基底细胞癌、黏液表皮样癌等较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