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磨除颞骨岩尖部骨质,以增加任意经颅中窝入路显露颅后窝的手术。在20世纪初,绝大部分的手术是对岩尖化脓性病变进行引流,如在1930年科佩茨基和拉穆尔、1931年伊格尔顿就描述了岩尖部切除的引流技术。不久,弗伦克纳、拉马迪埃及法里奥尔又进一步叙述了处理方法。1936年朗佩尔曾从耳蜗与颈内动脉之间进路做岩尖切除术。大部分岩尖手术是在没有抗生素的时代,为了岩尖引流和治疗岩尖综合征而发展起来的。抗生素问世以来,岩尖部感染性病变发病率降低,但这些相同的手术入路在引流岩尖囊性病变时同样有效。
由于现代影像技术和手术技术的进步,对岩尖部新生物的诊断及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联合应用高分辨率、多维的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可成为无创诊断的标准检查方法,可更早地发现岩尖病变,使手术方法改进,达到治愈更多肿瘤的目的。
适应证
包括:
①岩尖部原发性肿瘤。
②岩尖继发性肿瘤。
③颞骨良、恶性肿瘤累及岩尖。
④岩尖部胆脂瘤、胆固醇肉芽肿、黏液囊肿。
⑤岩尖部感染、骨质病变等。
禁忌证
包括:
①老年人或因其他慢性疾病不能耐受全麻手术者。
②恶性肿瘤有远处转移。
③病变包绕颈内动脉,不易分离等。
手术入路
岩尖切除术的手术入路可分多种,如经乳突入路、经鼓室入路、颅中窝入路或联合入路等。手术入路的选择根据对病变性质的判断、解剖部位、患者综合承受能力及现有的神经耳科技术来决定,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听力的有无。
步骤
主要介绍经耳蜗迷路联合入路的手术步骤。包括:
①患者全麻,仰卧位,术耳向上。
②耳后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暴露颞肌筋膜,作梯形肌骨膜瓣前翻,暴露乳突表面。
③牵开皮肤和肌骨膜瓣,作乳突根治术。
④切除骨性外耳道的全部皮肤,软骨段缝合闭锁。
⑤去除鼓膜和听骨,封闭咽鼓管口。
⑥磨除半规管及内听道外侧骨质。
⑦磨除面神经骨管,游离面神经水平段及垂直段,切断鼓索神经及岩大浅神经,松解后移面神经。
⑧磨除鼓岬,去除耳蜗,进一步去除耳蜗上下的骨质,向下达岩下窦及颈静脉球,向上接近岩上窦,向内达斜坡外侧缘。
⑨逐层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乳突部加压包扎。
并发症
包括:
①损伤颈内动脉等重要血管造成致命性出血。
②面神经损伤造成暂时性或永久性面瘫。
③颅中窝或颅后窝损伤造成脑脊液漏。
④内淋巴囊或内淋巴管损伤。
⑤感音神经性聋、耳鸣、眩晕。
⑥损伤重要神经,造成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等症状。
为了完整切除岩尖病变,最短路径的入路包括完整或部分切除内耳,但这种方法会造成内耳功能丧失,如有面神经发育走形异常,还常伴有面神经麻痹的风险。颅中窝入路虽可到达岩尖,但对于颈内动脉后面岩尖的下方却无能为力。联合入路可扩大手术暴露范围。随着术中新的导航系统的应用,未来会使岩尖部手术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