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震

眼球的有节律性不随意的往返运动。主要有急跳性和摆动性两种形式。急跳性眼震有慢相和快相两个时相或两种成分,并以快向作为眼震的方向。慢相常为启始相,是眼球向一侧(一个方向)的缓慢转动,快相则是继慢相之后眼球向对侧(相反方向)回原位的快速转动。急跳性眼震是较常见的眼震形式,可呈现不同的方向特征,如水平性、垂直性、旋转性以及斜向性、混合性(如垂直旋转)等,其中以水平性最常见,多见于前庭系统疾病。

为了眼震相关疾病的诊疗康复及基础研究,需要对上述肉眼观察到的眼震进行客观记录并以眼震图的形式保存。基于现代文档格式要求,在眼震图上描记水平眼震时,需要将其转换为垂直格式才能记录。对于急跳性眼震的慢相和快相,约定快相向右的水平眼震转换为向上、向左的水平眼震转换为向下,即眼震图显示快相向上为右向水平眼震、向下为左向水平眼震;垂直眼震则依照快相的方向分别记录为向上、向下的眼震。因此,水平与垂直眼震就以相同的格式在眼震图的水平和垂直导联上分别呈现,更先进的眼震图还包含了能够记录旋转眼震的旋转导联。

急跳性水平眼震

摆动性眼震没有快慢相,呈钟摆样,眼球往返运动的速度和幅度相等,不是前庭系统疾病体征,多见于视觉眼动系统疾病,也可为先天性眼性眼震。

摆动性眼震

产生机理

眼球运动包括眼球不同方向的快速扫视跟踪、缓慢平稳跟踪、凝视与辐辏等基本运动形式,而急跳性眼震则是眼球平稳跟踪和快速扫视的两种基本运动的整合,是一种特殊的、更高级的眼球运动形式。在生命活动中,眼震这种高级的眼球运动的作用尤为重要,因为人类及动物的运动视觉都是通过眼震得以实现,即人类及动物在各种运动活动中,只有在内耳前庭的支持下,通过眼震才能保持清晰地视觉,完成各种运动中与视觉相关的生命活动。

急跳性眼震既是一个生理性的视觉反射或前庭视觉反射(又称前庭眼反射)形式,也可以是两侧前庭系统病理性的张力非对称的客观体征。前者如火车性眼震。当人们坐在疾速行使的火车上欣赏窗外风景时,随火车前进,眼球随注视的窗外景物向后移动形成眼震的慢相;当向后移动的注视景物脱离视野时,眼球即刻快速捕捉下一个前面新的兴趣目标而形成眼震的快相,如此反复形成连续有节律性、有快慢相的火车性眼震。该眼震的慢相与火车前进的方向相反,快相与火车前进的方向相同。这种人体相对静止,由周围移动景物引起的视觉反射性眼震又称为视动性眼震。而那种由于周围景物相对静止而人体绕自身垂直轴旋转,或在暗室中人体围绕自身垂直轴旋转,或在特定头位下对外耳道进行冷热刺激引起的眼震,则是生理性的视觉-前庭眼动反射,或是前庭眼动反射(反射弧:前庭末梢感受器-前庭神经-前庭神经核-内侧纵束-眼动神经诸核-眼动神经-眼外肌)结果。上述眼震均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均由外源性的诱发因素启动,常用于前庭功能的检查测评。临床上可以根据不同方向诱发眼震的强弱、对称性等,评估两侧眼球运动系统和前庭系统的功能状态。

病理性眼震多由某种病因使两侧内耳前庭系统张力不平衡或非对称引起,属于身体内源性诱发因素启动的前庭眼反射现象。高张力(静息电位)的一侧前庭通过VOR反射(以水平半规管为例,前庭末梢感受器-前庭神经-前庭神经核-对侧的外展神经核-外展神经-眼外直肌),使眼球向对侧偏移形成眼震的慢相;快相则是对慢相偏移的中枢性纠正,快相方向与慢相方向相反。如此反复,形成的连续有节律性、有快慢相的内源性的自发性眼震。因此前庭病理性自发性眼震的慢相主源自前庭外周,慢相方向代表(低张力)静息电位低的病变一侧(常为病变侧),快相则源自脑干中枢并指向高张力一侧(常为健侧)。

病理性眼震也可以源自脑干、小脑及皮层的前庭中枢病损及视觉系统疾病,其眼震形成机制更为复杂。

分类

按方向不同,可将眼震分为水平性、垂直性、旋转性、斜向性、混合性(如垂直旋转)等。

按性质不同,可将眼震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眼震。生理性眼震可由外源性、生理性的视觉刺激(视动性眼震)及前庭末梢刺激(旋转试验及冷热试验)诱发,属于诱发眼震的范畴,也是正常视觉及前庭眼动反射的生理性效应。病理性眼震没有外源的前庭及视觉刺激因素,多源于内在的单侧前庭系统病损所致的两侧前庭张力非对称,是内在的前庭或眼源病理刺激的客观体征,属于自发性眼震的范畴。

强度

传统床边查体将眼震强度分为:
①Ⅰ度,仅向一个方向(向左或向右,通常是眼震的快相侧)注视时出现眼震。
②Ⅱ度,向一个方向和向前直视时均出现眼震。
③Ⅲ度,向各个方向(包括眼震的慢相方向)注视时均出现眼震。有时眼震过于细小,肉眼不易观察。可给受检者戴弗伦泽尔眼镜(带有内置光源的凸透放大镜),眼震被放大,可更仔细清楚地观察。

既往传统观点认为正常人群可以存在强度不超过7°/秒的自发性眼震,即眼震强度小于等于7°/秒属于正常现象。也有学者认为健康人不存在自发性眼震,自发性眼震属于病理现象。有学者根据临床眩晕患者视频眼震图记录的自发性眼震,按其强度分为五个等级:
①无眼震。慢相速度小于0.5°/秒。
②轻度眼震。慢相速度小于2°/秒。
③中度眼震。慢相速度介于2°/秒与5°/秒。
④重度眼震。慢相速度介于5°/秒与10°/秒;
⑤重重度眼震。慢相速度大于10°/秒。

随着前庭代偿理念的建立,对于自发眼震的认知更加完善。自发性眼震既是两侧前庭张力非对称的外在体征,更是前庭静态代偿的客观指标。急性单侧前庭病损后,随前庭代偿的逐步建立,自发性眼震亦逐渐减弱消失。明亮环境下睁眼时自发眼震减弱消失(固视抑制),暗环境中依然存在是前庭静态代偿不完全建立的标志;而在明亮及暗环境中,自发眼震均消失则是静态代偿完全建立的标志。因此,以强度界定自发眼震病理属性的传统观点需要更新。

检查

眼震检查是临床眩晕诊疗的基本检测项目之一,包括床边裸眼目测及弗伦泽尔眼镜检查。条件允许时可以采用眼震电图或视频眼震图技术,使眼震的观察分析进一步客观量化。

裸眼检查
检查者于受检者正前方或稍偏于一侧,令受检者随检查者移动的食指分别向正前方,向左、向右、向上及向下5个基本方向(小于30°)注视,观察眼震的有无、在不同注视眼位时眼震方向及强度的变化等。必要时,还要查看向左上和右下、右上和左下4个特殊方向注视时的眼震情况。

弗伦泽尔镜检查
此眼镜为带有内置光源的凸透放大镜(一对屈光度+15~+20的凸透镜,镜片后外侧各有一个小灯泡)。戴此眼镜后,不但能够消除受检者对眼震的视觉抑制,更能放大瞳孔使眼震观察更为清楚可靠。

眼震图描记
通过眼震电图或视频眼震图技术对眼震进行客观记录分析,比裸眼观察及弗伦泽尔镜更为精确,可检出肉眼不能查知微弱眼震,并提供眼震振幅、慢相角速度及频率等多种参数,提高其在诊断中的价值。

鉴别

眼震有多种形式,最常见的是急跳性,可由多重因素及病因引起,常见于前庭系统疾病。病理性眼震又分为前庭周围和前庭中枢性两类,临床上两者的鉴别尤为重要。

前庭周围性眼震多为水平性或水平旋转性,伴随的眩晕、恶心、呕吐的程度与眼震强度一致。眼震特征符合亚历山大定理(Alexader Law),即在向快相侧注视时眼震强度增加,向慢相侧注视时眼震强度减弱,并且眼震方向不会随着注视方向的不同而变化。此外,眼震强度在消除固视(黑暗中)加强,固视(明亮环境中注视)时减弱。前庭周围性眼震多源于前庭外周相关疾病,如良性阵发性眩晕(BPPV)、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迷路炎、伴眩晕的突发性聋和亨特综合征等。

前庭中枢性眼震多为垂直性、旋转性、斜行性,眼震方向可改变,眼震强度可与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不一致,又称眼震与眩晕、眼震与自主神经反应的分离现象。眼震特征不遵循亚历山大定理,固视时眼震强度常常不减弱,甚至增强。此外,其他如分离性眼震、反跳性眼震、退缩性眼震、跷板样眼震、周期交替性眼震等也属于中枢性眼震的不同表现形式。前庭中枢性眼震多由前庭中枢相关疾病引起,如前庭皮层、小脑及脑干的卒中(出血和缺血性病损)、脑占位病变等。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