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

利用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来研究脑底动脉主干及其分支的血流动力学的一种无创性检查技术。

简史

1982年挪威的神经生理学学者和颅脑超声专家R.阿斯利德(Rune Aaslid)教授等人首次创立了TCD并将其推广,其无创、价廉、可靠、便携等特点迅速引起了全球医学界的浓厚兴趣。最初,TCD被用于监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动脉痉挛,但很快它在诊断脑供血动脉狭窄、判断侧支循环建立、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评估和脑血流微栓子监测等领域崭露头角。1988年中国开始在临床上陆续引进,并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构造及原理

TCD原理主要包括超声波特性、多普勒效应、快速傅里叶转换和脉冲波多普勒。TCD操作和频谱分析中涉及诸多参数,包括检测深度等,需要在检查过程中进行调整或为检测结果提供依据。TCD仪器主要包括主机、显示器、检测设置装置和探头。探头分为两种,为脉冲波多普勒探头和连续波多普勒探头。

特点

TCD技术具有简便、快捷、无创伤、易重复及可监测等特点,能直接获得颅内大动脉,包括颅底大脑动脉环(Willis环)的血流动态信息,在早期帮助诊断脑血管疾病,研究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方面有其独特的使用价值。其检查结果的可靠程度则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如在操作时不恰当的角度可能会引起测量血流速度时结果的不准确。

检测内容

TCD所测量的血管主要包括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颈内动脉颅内段、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全程。通过压迫颈总动脉还可以直接观察前交通动脉和后交通动脉。TCD通常与头部磁共振成像(MRI)、头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颈动脉多普勒超声以及计算机断层扫描术(CT)联合使用,评估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基本情况。

检测方法

一般来讲,TCD配备2兆赫和4兆赫两种探头。颅内动脉探测通常采用2兆赫探头,而颅外颈部动脉探测通常采用4兆赫探头。

颅内动脉检测方法
由于颅骨可阻挡超声波的传导,所以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需要在骨质较薄的部位进行。TCD最常用的检查部位是颞、枕和眶三个窗口:
①颞窗位于颧弓上方的眼眶外缘和耳屏之间,是探测脑底动脉的主要窗口。可以检测到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终末段、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和前后交通动脉。
②枕窗位于枕骨粗隆下,经枕窗可检测到椎动脉颅内段、小脑后下动脉和基底动脉。
③眶窗位于闭合眼睑上方,经眶窗可检测到眼动脉和颈内动脉虹吸段。但是,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族以及许多其他的因素可以影响骨质的厚度以及孔隙度,从而使一些部位的检查很难甚至无法完成,例如在临床中约有3%~5%的患者颞窗缺如。TCD检查中对各个血管的识别主要是通过探头的位置、超声束的角度、血流方向及压颈试验等来进行判断。

颅外动脉检查方法
应用4兆赫探头,在颈总动脉搏动处检测颈总动脉,在下颌角处检测颈内动脉起始段和颈外动脉起始段,在锁骨上窝处检测锁骨下动脉和椎动脉起始段。

检测参数
参与TCD频谱分析的重要参数有检测深度、血流方向、血流速度、搏动指数和频谱形态等。

检测深度
指被检血管距探头之间的距离。通常在识别颅内血管时具有重要的价值。

频谱形态
血流频谱的形态反映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状态。TCD频谱上的纵坐标是血流速度,频谱周边代表的是在该心动周期某一时刻最快的血流速度,基线则代表血流速度为零。TCD频谱内的每一点则代表在该心动周期内某一时刻处于该血流速度红细胞的数量。

血流方向
指被检测到血管的血流相对于探头的方向。血流朝向探头为正向,血流背离探头则为负向;当探测到血管分支或血管走向弯曲时,血流频谱为双向。血流方向是评估血管内血流动力学的重要参数。

血流速度
指红细胞在血管中流动的速度。包括收缩期血流速度(systolic velocity; Vs)、舒张期血流速度(diastolic velocity; Vd)和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 Vm)。当病理情况下,如血管狭窄等,血流速度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因此血流速度是TCD频谱中判断病理情况存在的最重要参数。

搏动指数(pulse index; PI)和阻抗指数(resistance index; RI)
是描述频谱形态的两个参数。脉动指数主要受收缩和舒张期血流速度差影响,差值越大脉动指数越大,差值越小脉动指数也越小。例如:低阻力动静脉畸形的异常血管团造成供血动脉远端阻抗减小,因此该血流频谱的脉动指数较正常会明显降低。还有临床常遇见的其他情况如颅内压增高、大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近端或远端血管等均会影响到脉动指数的改变,因此,除血流速度之外,PI是分析TCD频谱的另一非常重要的参数。

临床应用

①诊断脑底大血管狭窄、闭塞性病变,并且可作为治疗前后随访对照的检查方法。
②了解Willis环是否完整及其代偿情况。
③诊断脑血管痉挛(如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发生的时间、部位和程度,并指导相关治疗。
④诊断脑动脉硬化,判断其发生的程度,评价脑供血情况。
⑤诊断颅内动静脉畸形和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部位,供养血管和手术前后的评价等。
⑥协助诊断颅内动脉瘤(通常为较大的动脉瘤,直径<1厘米者检出率较低)。
⑦诊断脑血管功能性疾病,如偏头痛、眩晕和血管性头痛等。
⑧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⑨评估颅内压及脑的自动调节功能。
⑩判断脑死亡。
⑪脑血管外科手术前后评价脑血管情况。
⑫微栓子监测。
⑬评估一些特殊疾病如镰状细胞贫血患者的卒中风险。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