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功能检查

运用特定的手段和仪器对受试者的呼吸功能进行的检测和评价。

临床常规肺功能检查包括肺容量、通气功能、弥散功能和动脉血气分析等项测定。必要时还可增加有关死腔通气、肺泡气体分布、小气道通气功能、肺顺应性、运动负荷耐受程度、气道反应性和呼吸中枢调节功能以及睡眠呼吸障碍检测等多方面的检查。肺功能检查能够提示呼吸系统生理和病理生理的变化,这些常是其他临床资料所不能提供的,在疾病的诊断,病情严重程度的判定上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正常成人肺内容纳的总气量约为5.0升。依年龄、性别、身高和体重而有差异。单位时间内进入或呼出的气量称流量。正常成人第1秒钟的用力呼出量约为3.0升。肺泡气体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血交换膜(亦称血气屏障)平均厚度不足1微米,面积约70~100平方米。在膜的两侧,气体(氧与二氧化碳)分压不同,由高分压向低分压扩散,氧由肺泡进入血液,二氧化碳由血液排至肺泡,构成了有效的气体交换即弥散。氧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各组织脏器,组织脏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由血液运送至肺而排出体外。

肺容量指标

肺的基础容积
①潮气容积(TV):为一次平静呼吸时吸入或呼出进出的气量。一般为体重千克数乘以10~15毫升,平均500毫升。
②补吸气容积(IRV):平静吸气后所能吸入的最大气量,男性约2160毫升,女性约1400毫升。
③补呼气容积(ERV):平静呼气后能继续呼出的最大气量,男性1603±492毫升,女性1126±338毫升。
④残气容积(RV):补呼气后肺内不能呼出的残留气量。

肺的四个容量
①深呼气量(IC):平静呼气后能吸入的最大气量。由潮气容积与补吸气容积组成。
②肺活量(VC):最大吸气后能呼出的最大气量。由深吸气量与补呼气容积组成。一般男性为2.5~5升,平均为3升;女性为1.7~3升,平均为2升。
③功能残气量(FRC):平静呼气后肺内所含有的气量。由补呼气容积与残气容积组成。
④肺总量(TLC):深吸气后肺内所含有的总气量。由肺活量与残气容积组成。
潮气容积、深吸气量、补呼气容积和肺活量可用肺量计直接测定,功能残气量及残气容积不能直接用肺量计测定,只能采用间接的方法。肺总量可由肺活量与残气容积相加求得。

肺活量减低见于胸廓、肺扩张受限,肺组织损害,气道阻塞。功能残气量改变常与残气容积改变同时存在。残气容积增加常见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疾患。间质性肺疾病、肺切除术后等疾患中可有残气容积减少或肺总量减少。显示各肺容量间的关系。

肺通气功能

肺通气功能指单位时间内肺脏吸入或呼出的气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指标。

每分钟静息通气量(VE)
是潮气容积与呼吸频率的乘积。正常成人静息状态下每分钟呼吸约为15次,潮气容积约500毫升,其通气量约7.5升/分钟。潮气容积中有140~150毫升气体存留在气道内不进行气体交换,称为解剖死腔,故肺泡通气量仅为5.5升/分钟。若呼吸浅快则解剖死腔通气量相对增高,影响肺泡通气量。进入肺泡的气量可因局部血流量不足致使气体不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这部分气体称为肺泡死腔量。肺泡死腔量与解剖死腔量合称为生理死腔量。

用力肺活量(FVC)
是指深吸气至肺总量后以最大用力、最快速度所能呼出的全部气量。临床上常用的指标是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0)以及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0/FVC%)。阻塞性通气障碍时FEV1.0与FEV1.0/FVC%均降低;限制性通气障碍时FEV1.0/FVC%增加。可用作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辅助诊断手段,也可用以评价支气管扩张剂的疗效。

最大呼气中段量(MMF)
是由FVC曲线计算得到的用力呼出肺活量25%、75%的平均流量。MMF降低反应小气道阻力增加。参考值:男性3452±1160毫升/秒,女性2836±946毫升/秒。

呼气高峰流量(PEFR)
在肺总量位时,猛力快速吹向呼气流量计,观察到的最高呼气流速。测定方法简单、易行。广泛应用于呼吸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尤其对支气管哮喘病情、疗效的判断更为实用。

小气道通气功能

吸气状态下内径≤2毫米的细支气管称为小气道,小气道阻力在气道总阻力中仅占20%。用反映大气道阻力的测定方法难以检测出。小气道阻力在低肺容量位已可测得;小气道病变早期是可逆的。

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MEFR)是观察由肺总量位呼气至残气容积期间每一瞬间的呼气流量,是检测小气道功能常用的方法。闭合容积测定由肺总量位匀速呼气时,接近残气位、肺底部小气道闭合时继续呼出的气量。小气道功能损害常见于受大气污染、长期大量吸烟者,长期接触挥发性化学物质者,早期尘肺、细支气管炎、哮喘缓解期、肺气肿等患者。

弥散功能

肺的主要功能是气体交换,即氧与二氧化碳的交换。肺内气体交换的部位在肺泡,并遵照弥散原则,即气体分子由高分压部位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至低分压部位,一直达到气体在膜两侧压力平衡为止。分压是指在混合气体中,某一气体的压力占气体总压力的百分比。肺泡气中氧分压较肺泡膜毛细血管中血氧分压为高,故氧自肺泡弥散通过肺泡膜至毛细血管中并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物理溶解的氧仅占动脉血氧含量的1.5%,但血氧饱和度主要依赖于血液中物理溶解的氧分压的改变,这二者并不成直线关系,而是呈S形曲线。这种曲线称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

血中二氧化碳分压较肺泡内气体高,故二氧化碳自血中弥散至肺泡。由于二氧化碳弥散能力比氧大20倍,所以一旦出现弥散的障碍时,氧的交换要比二氧化碳更易受影响,人体可出现缺氧表现。弥散功能测定是一项重要的肺功能测定,检测时需要特定的仪器设备。

肺弥散功能测定(DL)正常值:男性为(28.84±4.84)毫升/(毫米汞柱·分钟)。女性为(22.13±3.09)毫升/(毫米汞柱·分钟)(注:1毫米汞柱≈0.33千帕)。弥散功能减低可见于:
①弥散面积减少,如肺气肿、肺叶切除、肺部感染、肺水肿、肺出血、气胸、脊柱侧弯等。
②肺泡毛细血管膜增厚,如间质性肺疾病(特发性肺纤维化、结节病、石棉肺等)。
③血红蛋白携氧能力下降,如贫血、碳氧血红蛋白症。弥散功能增加可见于红细胞增多症、心内左向右分流致肺动脉高压等。

呼吸力学

肺顺应性
顺应性是每单位跨肺压力改变所导致的肺容积改变。一个简单测定顺应性的方法是让患者从肺总量位逐步呼出到肺量计,例如每次呼出500毫升,同时测量食管压力(食管压力可间接反映胸腔内压大小)。声门需要打开,在每一个步骤后肺应该保持数秒的稳定。用这个方法可以获得一个压力-容量曲线。整条曲线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肺的弹性特征。

气道阻力
气道阻力是每单位气流引起的肺泡和口腔之间的压力差。可以通过体积描记仪测定。吸气时,肺泡扩张,箱体内压力升高,以测得肺泡压。肺泡和口腔的压差除以气流速度,得出气道阻力。

肺通气血流比率
吸入的空气在达到肺泡后与肺泡毛细血管中的血液进行氧与二氧化碳的交换。肺组织和血流受到重力的影响使肺上下各部位的通气量和血流量不能完全一致。如每分钟肺通气量和血流量能平均保持在一定比例(4∶5)时,气体交换即能正常进行。反映气体分布不均的肺功能测定为氮清洗率,在正常肺,N2浓度相对于呼吸次数在半对数图上所连成的点是一条直线,但在通气不均一时却是非直线的。小气道功能损害、肺气肿患者、长期吸烟者可致气体分布不均,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其他
气道高反应性检测,睡眠呼吸障碍监测和心肺运动试验等均为重要的反映呼吸功能的检测手段。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