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

排便次数减少(每周<3次)、粪便干硬和/或排便困难。

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和需要手法辅助排便等。病程多于6个月者为慢性便秘。便秘很常见,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正常排便主要依赖肠道动力、直肠肛门功能及相应的神经调节,其中的任何环节异常均可产生便秘。短期便秘可因进食量少、食物缺乏纤维、喝水量少、服用某些药物及排便习惯受到干扰或抑制(如排便时间、地点改变,或精神因素)所致。慢性便秘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可诱发痔、肛裂和直肠脱垂,而且可能在大肠癌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发生中起作用。慢性便秘可由功能性、器质性疾病或药物所致。功能性疾病所致的便秘包括功能性便秘、功能性排便障碍和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可引起便秘的器质性疾病很多,包括肠道或肛门本身疾病(如结直肠肿瘤、憩室、肠腔狭窄或梗阻、巨结肠、直肠膨出、直肠脱垂、痔、肛裂、肛周脓肿、瘘管、肛提肌综合征、痉挛性肛门直肠痛等)、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铅中毒、高钙血症、低钾血症、卟啉病、尿毒症)、神经系统疾病(如自主神经病变、脑血管疾病、认知障碍或痴呆、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和脊髓损伤等)、肌肉疾病(如皮肌炎、硬皮病、系统性硬化)等。可引起便秘的药物包括抗抑郁药、抗癫痫药、抗组胺药、抗震颤麻痹药、抗精神病药、解痉药、钙拮抗剂、利尿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阿片类药、含铝或钙的抗酸药、钙剂、铁剂、止泻药等。

功能性疾病所致的便秘主要与结肠传输和排便功能紊乱有关,按病理生理机制分为正常传输型、慢传输型、排便障碍型和混合型便秘。

诊断步骤为:
①全面收集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资料。
②通过综合分析,判断便秘病因。肛门直肠指检、粪便常规和隐血试验应作为慢性便秘常规检查。年龄超过40岁、有结直肠癌家族史或报警症状(如便血、消瘦或腹部肿块)者应立即行结肠镜检查或钡剂灌肠,以了解结直肠有无结构性病变。结肠传输试验、直肠肛门测压、直肠肛门球囊逼出试验、排粪造影和肛门肌电图等检查可阐明功能性疾病所致便秘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助于指导治疗。

治疗应个体化,有明确病因者应进行病因治疗。便秘的治疗包括:
①基础治疗。合理膳食、多饮水、多运动、建立良好排便习惯。
②药物治疗。包括泻药和促动力药。前者可分为容积性泻药、渗透性泻药和刺激性泻药,避免长期应用刺激性泻药。
③其他治疗。包括生物反馈治疗、补充益生菌和手术等。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