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染色剂行消化道黏膜染色行内镜检查的方法。
可增加病变黏膜与正常黏膜的对比度,使病灶形态、范围显示更清晰,提高内镜下肉眼识别能力。技术相对简单,无须特殊设备,可联合放大内镜观察,提高诊断能力。
染色剂根据作用机制可分成3类:
①对比类染色剂。染料沉积于黏膜腺窝开口和异常凹陷处,可显示黏膜细微的凹凸改变。常用染色剂为靛胭脂,内镜下显示深蓝色,可提高早期恶性肿瘤检出率,也用于内镜治疗前病灶定位。
②吸收类染色剂。染料可被黏膜上皮细胞吸收显色,根据表面黏膜着色特征改变提高内镜诊断能力。常用染色剂有:a.复方碘溶液。正常食管鳞状上皮染为棕褐色,食管炎症、不典型增生和癌黏膜染色性降低,显示浅染色或不染色区域。b.亚甲蓝。正常上皮不吸收亚甲蓝,肠化生、不典型增生和癌黏膜可有不同程度亚甲蓝着色。c.甲苯胺蓝。可将恶性肿瘤细胞核染为蓝色,但炎症、糜烂和纤维化病变也可不同程度着色。
③反应类染色剂。相当于pH指示剂,可显示胃黏膜酸分泌情况。刚果红在pH<3.0时呈蓝黑色或黑色,酚红在pH>7.0时由黄色变为红色。两种染料联合染色可更全面、清晰反应黏膜颜色变化。
临床意义为,在识别黏膜微小病变和平坦病变、引导黏膜活检和辅助内镜治疗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弥补普通内镜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