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步态障碍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步态的稳固性逐年下降而使平衡功能受损的现象。

具体表现为步态的步高、步长、连续性、直线型、平衡性等特征发生改变,导致老年人易跌倒的风险增加。为弥补这种活动功能的减退,防止跌伤,老年人会更加谨慎缓慢地踱步前行,改变步态和姿势来应对这种运动功能和平衡障碍带来的不利。步态与平衡障碍在老年人中十分常见,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在7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步态障碍的发生率约为35%,而在85岁以上的人群中则上升至54%。步态障碍往往导致老年人行动能力下降,平衡不稳固,易发生跌倒,使病残率升高。步态障碍与平衡互为影响。

病因

原因较多,常为多因素致病。步态是人体结构与功能、运动调节系统、行为及心理活动在行走时的外在表现,需要神经系统及全身其他系统共同参与协调,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损害均可能引起步态与平衡异常。

生理因素
①感官系统。视力、视觉分辨率下降,触觉、前庭和本体觉功能进行性减退,致平衡能力下降。
②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退变影响智力、反应性,其肌力、肌张力、平衡能力和步态、运动协调能力减弱。
③骨骼系统。骨骼和关节、韧带、肌肉的退化可影响活动能力,步态的敏捷性、肌肉的耐力均下降,会使老年人举步时抬脚不高,行步缓慢不稳。

病理因素
①眼部疾病。如白内障、青光眼。
②心理因素。如焦虑、抑郁症。
③药物。如使用镇静药物。
④神经疾病。头晕、痴呆及脑萎缩、帕金森病、脊髓病变、小脑疾病、脑血管病周围神经病变和损伤。
⑤其他。如低血压、贫血、骨关节病、骨质疏松、疼痛、睡眠障碍等。

临床表现

最常见的表现为起步费力和行走缓慢,步幅变小,脚不能抬到合适的高度或拖步态,行走能力下降,行走的时间延长。身体姿势平衡差,躯干易摇摆,尤其在转体动作时其障碍更明显,躯体和步态协调能力降低。如果伴随疾病,其步态和平衡障碍的表现可有以下特点:
①痉挛性偏瘫步态。病变侧上肢通常呈屈曲、内收旋前姿势,腰部向健侧倾斜,下肢伸直、外旋,向外前摆动,行走时呈划圈样步态,见于脑卒中后遗症等。
②慌张步态。行走时弯曲向前,髋、膝和踝部弯曲,起步慢,止步难和转身困难,小步擦地而行,呈前冲状,易跌倒,上肢协同摆动消失。多见于帕金森病中晚期。
③小脑性步态。步态不规则,走路笨拙、不稳定和宽基底,转弯困难,不能走直线。常见于小脑肿瘤和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④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患者闭眼站立不能,摇晃易跌倒,睁眼时视觉可部分代偿,夜间走路时加重。见于感觉神经病、多发性硬化、维生素B12缺乏等。
⑤跨域步态。行走时患肢太高,如跨门槛样。见于腓总神经损伤。
⑥痉挛性截瘫步态。双侧严重痉挛性肌张力增高,双下肢强直内收,伴有代偿性躯干运动,行走费力,呈剪刀样步态。常见于脑瘫患儿,脊髓外伤等。
⑦蹒跚步态。多非神经系统问题导致,老年期之后,视觉功能、平衡功能、运动功能、感觉功能以及肌肉力量、关节运动能力均随之下降,由于调节能力减退而出现的走路摇摆缓慢。

诊断和评估

首先需要详细询问病史;其次是一般检查,包括常规体格检查和运动系统、感觉系统功能检查,认知功能检查亦至关重要;最后是针对步态的一般检查,诸如观察患者的姿势和步态,以及闭目难立征、后拉试验等。辅助检查包括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或三位步态分析等。可结合检测量表,如平衡量表、冻结步态问卷、脑卒中患者姿势评价量表等进一步评价。步态与平衡障碍可参考使用Tinetti平衡与步态量表(改良版)(Tinetti POMA)。

Tinetti POMA是由M.E.迪奈蒂(May E.Tinetti,美国)在1986年首先报道的。它包括平衡和步态测试两部分,满分28分。原版中平衡测试部分有10个项目,满分16分;步态测试部分有8个项目,满分12分。改良版中平衡测试部分有9个项目,满分16分;步态测试部分有7个项目,满分12分。得分越高,提示平衡及步行能力越好。有研究提示,得分为19~24分则预示有跌倒风险,低于19分提示有高跌倒风险。M.拉凯(Michel Raîche,加拿大)报道该量表预测老年人跌倒风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和53%。

平衡测试

项目 表现 得分
1、坐位平衡 斜靠或从椅子上滑下 0
稳定 1
2、起身 没有帮助就无法完成 0
用胳膊帮助才能完成 1
不用胳膊就能完成 2
3、试图起身 没有帮助就无法完成 0
需要尝试1次以上才能完成 1
1次尝试就能完成 2
4、立即站起来时平衡功能 不稳(摇晃,移动脚步,明显躯干摆动) 0
稳定,但是需要助行器或手杖,或抓住其他物体支撑 1
稳定,不需要助行器或手杖,或抓住其他物体支撑 2
5、坐下时平衡 不稳 0
稳定,但是两脚距离较宽[足跟中点间距离大于4英寸(1英寸=2.54厘米)],或使用手杖、助行器或其他支撑 1
稳定,两脚距离较窄,且不需要支撑 2
6、轻推(双脚靠拢站立) 开始就会摔倒 0
摇晃并要抓东西,但是只抓自己 1
稳定 2
7、闭眼(双脚靠拢站立) 不稳 0
稳定 1
8、转身360° 不连续的步骤 0
不稳定(手臂及身体摇晃) 1
稳定 2
9、坐下 不安全 0
用胳膊或动作不连贯 1
安全且动作连贯 2
*患者坐在没有扶手的硬椅子上;根据后退的危险性,如果从后方拉患者可能更安全

步态测试

项目 表现 得分
1、起步 有迟疑,或须尝试多次才能启动 0
正常启动 1
2、抬脚步长和高度 左脚跨步 跨步脚未超过站立的对侧脚 0
有超过站立的对侧脚 1
脚拖地或太高大于1~2英寸 0
脚完全离地,但不超过1~2英寸 1
右脚跨步 跨步脚未超过站立的对侧脚 0
有超过站立的对侧脚 1
脚拖地或太高大于1~2英寸 0
脚完全离地,但不超过1~2英寸 1
3、步态对称性 两脚步长不等 0
两脚步长相等 1
4、步伐的连续性 步伐之间不连续或中断 0
步伐连续 1
5、走路路径 明显偏移到某一方 0
轻度/中度便移或使用步行辅具 1
走直线,且不需要辅具 2
6、躯干稳定性 身体明显摇晃或需使用步行辅具 0
身体不摇晃,但需屈膝或有背痛张开双臂以维持平衡 1
身体不摇晃,无须屈膝、无背痛、不需张开双臂以维持平衡或使用辅具 2
7、步宽(脚跟距离) 脚跟分开 0
走路时两脚几乎靠在一起 1

预防措施

对于步态障碍,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包括改善环境、行为调节等,辅以特定的步态训练和体能训练。中国传统体育运动如太极拳对于改善老年人运动控制和协调以及步态和平衡,都有很好的效果。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