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部骨折包括上下颌骨、鼻骨、颧骨及颧弓等单一的或多发的闭合性骨折、开放性骨折或粉碎性骨折。多见于交通事故伤,也可由击打伤、坠落伤、火器伤以及少部分医源性损伤及颌面部的肿瘤性病变所致。
上颌骨骨折
病因
上颌骨是构成面中部的主要骨骼,解剖形态不规则,骨缝连接多,发生率占颌骨骨折的15%~20%。
临床表现
包括:
①骨折移位及面部畸形。
②眼部症状,如眼睑内及结膜下出血、眼球移位和复视等。
③口鼻出血,上颌骨骨折常伴有鼻腔、鼻窦黏膜的撕裂出血,较多时可经后鼻孔自口腔不断流出。
④咬合关系错乱。
⑤累及颅神经,如嗅神经、外展神经和面神经等,导致相应的神经症状。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治疗
若出现颌面部畸形或功能障碍者,应尽早进行骨折复位与固定。
颧骨颧弓骨折
病因
颧骨颧弓是面中部的重要骨骼,连接上颌骨和颅骨,构成眶外侧壁和面部外侧,容易遭受打击而骨折,发生率约占颌面部骨折的18%。
临床表现
包括;
①颧面部塌陷畸形,移位主要取决于外力的作用方向,多向外下方移位。
②张口受限,由于颧骨骨折内陷,可压迫颞肌、咬肌,导致张口受限。
③复视,骨折累及眼眶外侧或眶底时,可使眼球下移,导致复视、眶周瘀斑等。
④神经症状,骨折如压迫或者损伤眶下神经,可以出现感觉麻木。
诊断
根据受伤史、临床特点和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
治疗
单纯的颧骨颧弓骨折如仅有轻度移位,畸形不明显,无张口受限、复视和神经受压等功能障碍症状,可保守治疗。如出现功能受限,应该在一周内手术治疗。
下颌骨骨折
病因
面下1/3由下颌骨作为支架,是颅面部唯一可活动的骨骼。其解剖形态特殊,居于面下部的突出位置、结构上存在薄弱区,因此下颌骨骨折的发生率居颌骨骨折的首位。
临床表现
包括:
①骨折移位,下颌骨骨折的移位取决于其受到创伤力的方向、肌肉牵拉方向等影响。
②咬合错乱,下颌骨骨折后,骨折移位导致牙齿随着移位,最终导致咬合关系错乱。
③牙龈黏膜撕裂,口底出血。
④骨折常挫伤下牙槽神经,导致下唇麻木。
⑤出现张口受限,吞咽困难等功能障碍。
诊断
通过手法检查、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
治疗
应尽早复位与固定,使之在正常的解剖位置上愈合,并恢复原有的咬合关系。下颌骨骨折的复位方法可分为闭合复位、开放复位,有些情况下要加用牵引复位。方法的选择应根据骨折的部位、骨折的类型和移位及复位的时间等情况而定。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