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击伤

超过一定极量的电流通过人体引起不同程度组织损伤、器官功能障碍或猝死的急症。

原因

主观因素:在工作中没有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用电制度,日常生活缺乏用电知识或疏忽大意。

客观因素:高温、高湿度场所、腐蚀性化学车间、多雨季节等,使电气绝缘性降低,容易漏电;电器及线路老化未及时维修;或暴风雨刮到电线杆,电线断裂下落,火灾时电线烧断以及雷电击中等。

类型

电击包括三种类型:
①低压电击(电压≤380伏);
②高压电击(电压>1000伏);
③超高压电击或雷击(电压>10000万伏)。

临床表现

全身表现:轻度电击者,会出现惊恐、心悸、头晕、头痛、痛性肌肉收缩和面色苍白。高压电击特别是雷击时会发生意识丧失、心搏和呼吸骤停。

局部表现:局部皮肤组织烧伤、水肿、坏死,甚至出现感觉消失。

并发症和后遗症:多出现在24~48小时后,表现为严重心律失常、肺水肿、消化道出血或穿孔、DIC、局部组织严重坏死或继发细菌感染等。

诊断与急救

根据有明确的电接触史和临床表现即可诊断电击伤。诊断时应注明高压电击伤或低压电击伤、电击伤的部位(入口、出口)、范围等。

急救原则:
①保证急救现场安全,当发现触电患者后,立即切断总电源或用绝缘物分离患者与电源,再实施救治。
②现场心肺复苏,一旦发现患者心搏、呼吸停止,马上现场进行心肺复苏。

治疗

①尽快恢复呼吸心跳,及时予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要有超长CPR概念,同时视情况配合电除颤。
②防治脑缺氧,用高渗氯化钠、甘露醇、甘油果糖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③诊断、抢救致命的合并伤。触电致高空坠落,易造成颅脑外伤、骨折、腹部闭合性损伤,需及时救治;电击致人体创面损伤,需及时切开减张、早期扩创、清创,修复血管、肌肉,固定骨折部位等,严重者需截肢;高压电击伤需抗休克治疗。
④预防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继发感染者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⑤高压氧治疗,纠正酸碱及电解质平衡紊乱,警惕迟发性心律失常。

预防

普及用电知识,用电时规范操作,普及触电现场抢救方法;定期对线路和电器进行检查和维修。避免带电操作,救火时先切断电源;雷雨时切忌在田野中行走或在大树下躲雨。医疗用电器仪表,应使用隔离变压器,使漏电电流控制在10微安以下。高压电周围应配置防护栏,并要有明显警示标志。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