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
——
《易》称:“先王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诗》云:“钟鼓鍠鍠,磬管枪枪,降福穰穰。”《书》曰:“击石拊石,百兽率舞。”鸟兽且犹感应,“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
夫乐者,圣人所以动天地、感鬼神、按万民、成性类者也。故黄帝作《咸池》,颛顼作《六茎》,喾作《五英》,尧作《大章》,舜作《韶》,禹作《夏》,汤作《护》,武王作《武》,周公作《勺》。《勺》、言能斟勺先祖之道也,《武》、言以功定天下也,《护》、言救民也,《夏》、大承二帝也,《韶》、继尧也,《大章》、章之也,《五英》、英华茂也,《六茎》、及根茎也,《咸池》、备矣。
——
其后周室陵迟,礼崩乐坏,诸侯恣行,竞悦所习,桑间、濮上,郑、卫、宋、赵之声,弥以放远,滔湮心耳,乃忘平和,乱政伤民,致疾损寿。重遭暴秦,遂以阙忘。汉兴,制氏世掌大乐,颇能纪其铿锵,而不能说其义。武帝始定郊祀、巡省告封,乐官多所增饰,然雅,故继其条畅曰《声音》也。
——
昔皇帝使伶伦自夏之西、昆仑之阴,竹于嶰谷生,其窍者,断两节而吹之,为黄钟之管,制十二,以听凤之鸣,其雄鸣为六,雌鸣亦为六。天地之风气正而十二律之,五声于是乎生,八音于是乎出。声者,宫、啇、角、徵、羽也。音者,土曰埙,匏曰笙,革曰鼓,竹曰管,丝曰弦,石曰磬,金曰钟,木曰柷。《诗》曰:“鹤鸣九皋,声闻于天。”《书》:“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由是言之,声本音末也。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