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应劭·风俗通义
——
谨按:《世本》:“宓羲作,八尺一寸,四十五弦。”《黄帝书》:“泰帝使素女鼓瑟而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春秋》:“师旷为晋平公奏清徵之音,有玄鹤二八从南方来,进于廊门之扈。再奏之而成列,三奏之,则延鵛而鸣,舒翼而舞。音中宫啇,声闻于天。平公大说,坐者皆喜。平公提觞而起,为师旷寿,反坐而问曰:‘音莫悲于清徵乎?’师旷曰:‘不如清角。’平公曰:‘清角可得闻乎?’师旷曰:‘不可。昔黄帝驾象车,交龙,毕方并辖,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后,䖝蛇伏地,大合鬼神于太山之上,作为清角。今主君德薄,不足以听之,听之,将恐有败。’平公曰:‘寡人老矣,所好者音也,愿遂闻之。’师旷不得已而鼓之,一奏之,有云从西北起;再奏之,暴风亟至,大雨沣沛,裂帷幕,破俎豆,堕廊瓦,凡坐者散走。平公恐惧,伏于室恻,身遂疾痛,晋国大旱,赤地三年。故曰:不务德治而好五音,则穷身之事也。”今瑟长五尺五寸,非正器也。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