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氏贾第鞭毛虫病

蓝氏贾第鞭毛虫寄生人体小肠引起的疾病。又称贾第虫病。

病原学

蓝氏贾第鞭毛虫的生活史包括滋养体和包囊两期。人食入被包囊污染的水或食物后,虫体在十二指肠内脱囊而出,形成滋养体。滋养体外形如切开的半个梨,有4对鞭毛,故又称梨形鞭毛虫,大小为(9~21)毫米×(5~15)毫米,甚薄。其腹面凹陷形成吸盘,吸附在肠壁黏膜上,主要寄生在十二指肠和空肠黏膜的腺窝内,通过体表摄取营养,以肠黏液分泌物为食。在一定条件下,滋养体在小肠下段或大肠内形成椭圆形的包囊,有2~4个核,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包囊的抵抗力较强,在粪便中能存活10天。

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患者或带囊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蟑螂和蝇能携带包囊而传播本病。

病理特征及临床特点

滋养体对肠黏膜的机械性刺激导致肠功能紊乱,肠黏膜充血水肿,黏膜微绒毛萎缩等病变,影响营养的吸收。该病潜伏期8~15天,急性症状类似急性肠炎,有腹泻、排恶臭水样便、痉挛性腹痛、腹胀、恶心等,病程3~4天。慢性者多见,有间歇性腹泻、食欲不振。严重时出现吸收不良、脂肪泻及明显体重减轻,幼儿可出现营养不良和发育障碍。虫体偶可侵入胆道,引起胆囊炎或胆管炎。

诊断及治疗方法

患者粪便中找到滋养体或包囊即可确诊,也可行十二指肠引流或肠检胶囊法查找虫体。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粪便中虫体抗原,有早期诊断价值。甲硝唑或替硝唑治疗有效,呋喃唑酮对儿童病例有效。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