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流感病毒感染

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主要表现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和肺炎。阻塞性喉炎是本病的特征。多在秋、冬季发病。

病原体

副流感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呈球形,直径为125~250纳米,病毒核心部分为单股负链RNA和RNA依赖性RNA多聚酶。外有核壳,最外层为类脂质包膜,表面有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血凝素可吸附和凝集豚鼠、人和鸡的红细胞,可用作血凝抑制试验。有4个血清型,各型之间有交叉抗原性。对乙醚、氯仿和酸(pH3以下)均很敏感。病毒可在猴肾细胞、人上皮细胞和鸡胚中生长。亦可接种于豚鼠和地鼠分离病毒。传染源为病人和带病毒者。经空气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6岁以上儿童和成人多数已有免疫力,但可以再感染,只是症状较轻。

临床表现

潜伏期3~6日。主要表现为以下类型:
①上呼吸道感染。表现发热、鼻堵、流清鼻涕、打喷嚏、咽痛、咽部充血等。年长儿童和成人再感染时,多以此型表现为主。
②急性气管炎和支气管炎。表现发热、咳嗽、咯痰及气喘等。
③阻塞性(哮吼性)喉炎。表现声哑、犬吠样咳嗽、呼气性喘鸣等,夜间发作明显。严重时有吸气性呼吸困难,表现为三凹征(吸气时有锁骨上窝、胸骨上、下窝和肋间凹陷)和发绀。
④细支气管炎和肺炎。表现发热、咳嗽、呼吸急促、鼻翼扇动,严重者可出现发绀。

诊断

取呼吸道分泌物用猴肾细胞分离病毒及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做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及中和试验可以确诊。

治疗

无特效治疗。以支持和对症疗法为主。继发细菌感染时,可用抗菌药治疗。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