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习服

病患个体反复多次暴露于可诱发头晕、眩晕等前庭症状的条件下,使个体对刺激的反应程度逐渐减轻的过程。又称前庭脱敏(vestibular desensitization)。前庭习服具有以下特点:

①易为相同的反复刺激所引起。
②产生习服的时间以小时或日计。
③具有方向性,如顺时针旋转产生的前庭性眼震反应降低并不影响相反方向的旋转后眼震。
④一侧前庭习服可传递到对侧,使对侧也产生相应的改变,但耳石器和半规管之间、水平半规管和垂直半规管之间很难产生前庭习服的传递。
⑤习服可保持数周至数月,如果以后继续刺激可使之延续很久。
⑥习服的产生部位可能在前庭中枢。
⑦习服的产生机制可用神经匹配学说来解释,即中枢神经系统存在着对运动刺激的储存器和比较器,既往由视觉、前庭觉等感觉器输入的运动信号输入储存器保存,比较器对新的运动信号与既往储存器的信号进行比较,如新的运动信号与既往储存器的信号强度相当,则接收信号而不出现不适症状。但如新的运动信号过强则不予接受进而产生头晕、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前庭习服就是给予略强于既往储存的运动信号反复刺激,使其占主导得以存储,当新的运动信号输入时可使之匹配,逐步改善症状。

临床上常将前庭习服和前庭适应等同对待,但实际上稍有不同:
①习服强调方法和过程,而适应强调状态和结果,如对晕车和晕机者进行前庭习服训练后,达到了对开(坐)车和驾驶(乘坐)飞机的适应。
②习服反映局部,适应反映整体,如晕机者只有对角加速度、线加速度、视动刺激均习服,才能达到空中适应。
③习服参与机制相对少(一级、二级前庭中枢),适应参与机制相对多,包括视觉和小脑(三级中枢)。
④习服主要为功能改变(功能反应降低),适应以功能改变为主,可能有结构改变,也或许与遗传有关。
⑤航天员从地球进入太空初期,会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称为太空适应不良。经过一段时间的太空飞行,症状消失,称为产生了适应。但当返回地球时航天员再次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称为晕地球病,需要再适应,通常不用习服和再习服表述。
此外,需要和前庭习服相区别的还有前庭疲劳(fatigue),后者也表现为前庭系统对于持续存在或反复给予刺激的反应性降低或消失,但有其特点:
①刺激强度加大,疲劳程度随即加重,刺激停止疲劳缓慢消失。
②保持时间短,仅数分钟至数小时。
③疲劳现象产生部位可能在前庭神经突触而不在前庭中枢。

20世纪40年代,英国考索恩和库克西针对眩晕疾病的治疗提出了以前庭锻炼为基础的疗法,称为前庭康复(vestibular rehabilitation)。并把前庭习服和前庭适应与前庭代偿(vestibular compensation)一并作为前庭康复的三个重要机制,使前庭习服和前庭适应有了新的内涵,即通过前庭习服和前庭适应既可使敏感的前庭功能降低,又可使受损的前庭功能得以恢复,使患者实现前庭康复。需要指出的是,前庭习服锻炼不应作为双侧前庭功能障碍患者的前庭康复方案。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