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于鼻部,渐延及面部中线,以进行性坏死性溃疡为特征的少见的肉芽肿。
病因
病因不清,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与EB病毒有关;非何杰金氏病淋巴瘤(NHL)与器官移植术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后的免疫抑制和缺陷有关;此外与遗传因素、环境污染以及药物滥用等有关。鼻鼻窦淋巴瘤起源于淋巴网织细胞,可以分为何杰金氏病(NK)和非何杰金氏病淋巴瘤,鼻型非何杰金氏病或T细胞淋巴瘤属淋巴结外淋巴瘤。中国是上呼吸道淋巴瘤高发区。
临床表现
常为B细胞淋巴瘤,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最常见。而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多见于男性成人,NK/T细胞淋巴瘤男女患病比约为3∶1。好发部位:鼻甲、鼻中隔、诸鼻道以及鼻窦。单侧鼻塞、鼻出血、鼻漏、疼痛、鼻部和患侧面部肿胀,疾病发展快,可以引起鼻中隔穿孔、硬腭破坏,如侵犯眼眶引起眼球突出、复视和视力障碍。根据肿瘤侵犯和浸润的程度,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临床上可分为三期:
①前驱期,类似于上呼吸道感染、鼻炎和鼻窦炎的表现,如鼻塞、流血性鼻涕,或鼻腔干燥,肿瘤表现为肉芽样。
②活动期,持续鼻塞、有臭脓性鼻涕、低热等,肿瘤表现为肉芽坏死样,可侵犯和破坏相邻骨质,导致鼻中隔穿孔,或硬腭穿孔。
③终末期,全身衰弱、恶病质、局部毁容、发烧、肝脾肿大、多脏器功能衰竭,乃至死亡。
结外T细胞淋巴瘤临床分期:
①T1。单个部位结外病变,无淋巴结累及。
②T2。T1病变,或单个部位结外病变伴有邻近淋巴结累及。
③T3。不适用。
④T4。不适用。
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病理表现共性:凝固性坏死和多种炎性细胞混合浸润的基础上肿瘤淋巴细胞分布。病理分型:
①坏死型,凝固性坏死伴有毛细血管浸润,坏死区的毛细血管壁有纤维素样渗出,其中散在革兰氏阳性球菌团。
②炎性细胞浸润型,坏死区周边多见中性粒细胞,非坏死区可见小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浆细胞等。
③肿瘤细胞型,为异形淋巴细胞,数量不一,特点是病理性核分裂。
④血管浸润型,肿瘤细胞在血管内膜,或血管壁内浸润,导致血管腔狭窄、堵塞。
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免疫表型:NK细胞的免疫表型CD2+、包膜CD3(Leu4)-、胞质CD3+、CD56+、CD43+和CD45RO常为阳性,其他T细胞的标记(如CD5)和NK细胞(CD16,CD57)的标记常为阴性。如果Fas(CD95)和Fas表达,可能引起广泛坏死。EB病毒EBER1/2原位杂交检测为阳性。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活组织病理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以确诊,EB病毒EBER1/2原位杂交检测为阳性可确诊为NK/T细胞淋巴瘤。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有助于了解病变范围和骨质破坏的程度。本病少有颈部淋巴结累及。PET扫描可以了解全身病变,以便肿瘤的临床分期和制定治疗方案。
要与非特异性慢性溃疡、韦格纳肉芽肿(Wegener’s granulomatosis; WG)、特发性愈合性肉芽及非何杰金氏病淋巴瘤中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作鉴别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很少侵犯中线部位,但是颈部淋巴结容易受累及。还要与其他恶性肿瘤鉴别。
治疗
以综合治疗为主,联合化疗和放疗相结合。放疗剂量在50~60戈瑞(Gy),化疗以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为主,每3周为一个周期,每疗程为2~6个周期。
预后
大部分鼻型结外何杰金氏病或T细胞淋巴瘤病变局限,晚期经常扩散到皮肤、胃肠道、肝脏、肺部、淋巴结、睾丸等其他器官。有区域性复发和远处扩散者,平均生存期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