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炎症性疾病

各种刺激作用于鼻腔引起鼻黏膜炎症而导致的疾病。解剖学上鼻腔黏膜与鼻窦黏膜相延续,故在鼻腔炎症时鼻窦黏膜常被不同程度的累及,如鼻炎迁延不愈可伴发鼻窦炎。主要包括鼻炎及鼻-鼻窦炎。

鼻炎通常依据患者是否具有特异性体质而分为变应性及非变应性鼻炎。变应性鼻炎患者特异性体质检查,即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或/和外周血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检测阳性,并且和患者的临床表现一致;而非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和外周血变应原特异性IgE检测阴性。非变应性鼻炎根据诱发因素的不同又可分为:血管运动性鼻炎、非变应性嗜酸粒细胞增多性鼻炎、药物性鼻炎、感染性鼻炎、萎缩性鼻炎等。鼻腔炎症性疾病共同的临床表现包括鼻塞,鼻分泌物(鼻涕)增多,性质为脓性、黏液性或清水样,血性者较少;可有嗅觉减退和闭塞性鼻音等。患者生活质量受到明显影响,常有头昏、头痛、记忆力减退以及学习、工作效率低下等。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鼻腔炎症性疾病。

变应性鼻炎

又称过敏性鼻炎。

病因
患者在接触特定的变应原后,如尘螨、花粉和动物皮毛等,由免疫球蛋白E介导产生的鼻黏膜炎症性疾病。典型临床症状包括鼻痒、阵发性喷嚏、流清涕和鼻塞。根据症状是否持续分为季节性和常年性两大类;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的主要致敏原为花粉,每年发病时间相对固定,一般持续2~3个月,与区域性花粉播散时间一致。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主要致敏原为屋螨、动物皮毛、昆虫和真菌等。

临床表现
一年内任何时期都可发病,但症状轻重可有波动。变应性鼻炎患者常合并变应性结膜炎和哮喘;还可能合并鼻-鼻窦炎、中耳炎等。前鼻镜或鼻内镜检查可见鼻黏膜苍白色、水肿,合并感染者可有黏膜充血;鼻腔内有清水样稀薄或黏液样分泌物。

诊断
鼻分泌物涂片或鼻黏膜刮片检查可见有较多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患者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外周血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检测及变应原鼻黏膜激发试验阳性。

治疗
包括:
①尽量避免接触致敏的变应原。
②抗过敏药物治疗,包括抗组胺药、鼻用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肥大细胞膜稳定剂等。
③免疫治疗(脱敏治疗)。
其他疗法如外科手术包括翼管神经切断术、鼻甲黏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和鼻中隔矫正术等,主要针对经药物或免疫治疗效果不佳患者,但应严格控制适应证。由于上下呼吸道炎症反应的一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治疗应注意并发症哮喘的评估和治疗,反之亦然。

血管运动性鼻炎

是非特异性刺激诱导的一种可能与神经功能紊乱有关的鼻黏膜神经源性炎症。该病以中老年居多,女性似较男性多见。患者具鼻塞、大量鼻分泌物、喷嚏、鼻痒等症状。症状可能会被一些特定的气味(如香水、烟雾等)、酒精、辛辣食物、情绪变化以及环境因素(如温度、气压变化和亮光)等诱发或加重。患者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及血清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检测阴性,外周血及鼻分泌物中嗜酸粒细胞无增多。本病治疗包括尽量避免相关刺激因素,抗组胺药物、鼻用糖皮质激素或抗胆碱能药物。鼻塞严重伴有下鼻甲肥大的患者可采用鼻甲黏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

非变应性嗜酸粒细胞增多性鼻炎

发病原因不明,患者临床症状有鼻塞、大量鼻分泌物、喷嚏、鼻痒等。患者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和外周血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检测阴性;但鼻分泌物中可见大量的嗜酸粒细胞(常占20%以上)。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鼻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以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感染性鼻炎

主要包括病毒和细菌感染而引起的鼻炎,常为上呼吸道感染在鼻部的表现。当患者同时存在鼻窦黏膜的受累时,称为鼻-鼻窦炎。感冒后出现的鼻炎,多与病毒感染有关,常见病毒为鼻病毒、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等。病毒感染性鼻炎病程多在10天内,患者有鼻塞、喷嚏及鼻部卡他症状,早期为清涕,恢复期为黏涕或脓涕;患者同时可伴有低热、肌肉酸痛、倦怠等全身症状等,血常规检查可见淋巴细胞增多。如果患者出现持续发热或症状缓解后再次加重,局部出现明显疼痛和脓性分泌物,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或/和血常规中性粒细胞升高,则考虑和细菌感染有关。常见细菌为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氏菌和肺炎链球菌等。感染性鼻炎患者体检可见鼻黏膜充血、鼻甲肿胀、鼻腔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感染性鼻炎一般依据其临床表现和病程诊断。病毒感染一般多给予缓解症状的药物;而细菌感染可给予青霉素/克拉维甲酸或头孢菌素类药物。局部可给予鼻用糖皮质激素以控制鼻黏膜炎症、缓解症状。

药物性鼻炎

由全身用药或鼻部用药不当所诱发。阿司匹林和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在特定的人群会诱发鼻炎和哮喘,患者多同时伴有阿司匹林耐受不良、鼻息肉和哮喘,称为阿司匹林三联征。临床表现为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物3小时内出现大量的鼻分泌物、鼻塞,同时伴有结膜充血、眶周水肿和哮喘的发作,外周血和局部分泌物中的嗜酸粒细胞计数明显增多。鼻部减充血剂的长期不当使用会导致鼻黏膜肾上腺素能受体数量减少或功能下调,进而出现血管扩张和血管内水肿;患者出现持续、严重而顽固的鼻塞,丧失对减充血剂的反应;治疗包括停用局部减充血剂,同时给予鼻用糖皮质激素以促进鼻黏膜的恢复。

激素相关性鼻炎

激素水平的变化会导致鼻炎症状的产生,如月经期、孕期以及甲状腺功能低下时。健康妇女在孕期的后3个月可能会出现鼻塞等鼻炎症状,其严重程度和外周血中的雌激素水平正相关,分娩后症状消失。患有鼻炎的妇女,其症状在孕期可能加重。

萎缩性鼻炎

一种以鼻黏膜萎缩、鼻甲骨吸收为特征的鼻腔慢性进行性炎症。本病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原发性萎缩性鼻炎,又称“臭鼻症”,多发于中青年、女性及体质瘦弱者。黏膜萎缩性病变可发展至咽部、喉部,引起萎缩性咽炎、萎缩性喉炎。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可能与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内分泌紊乱、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微量元素缺乏或不平衡、血管异常、遗传等因素相关。继发性萎缩性鼻炎由局部因素引起,常见因素有:
①鼻部手术;
②特殊传染病(如结核、梅毒、麻风等)损伤鼻黏膜后,后遗萎缩性改变;
③鼻腔局部长期受有害化学剂物理刺激,如粉尘、高热环境等。患者症状有鼻塞、鼻腔干痂、鼻腔恶臭、鼻出血、嗅觉丧失、头痛、头昏等,前鼻镜和鼻内镜检查可见鼻腔宽大,下鼻甲明显缩小,鼻黏膜干燥,常从前鼻孔直接窥及鼻咽部。鼻腔内可见大量干脓痂,痂皮为黄绿色或灰绿色,有恶臭味。严重者外鼻变形,如鼻梁宽平,鼻孔扁平,鼻翼掀起,状似鞍鼻。保守治疗包括尽可能消除病因、湿润鼻腔、去除干痂、避免损伤因素以及保护鼻黏膜。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缩小宽大的鼻腔、促进鼻黏膜再生以及增加鼻腔的血液供应。

结构性鼻炎

指鼻中隔偏曲患者继发鼻腔宽大侧下鼻甲的黏膜充血、增生、肥厚等改变;主要症状为鼻阻塞。治疗方法是行鼻中隔矫正术和下鼻甲等离子消融术。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