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鼻窦疾病或者鼻腔解剖异常导致的头痛。20世纪40年代通过实验证实鼻-鼻窦的黏膜机械性的接触可以引起头痛。理由是鼻-鼻窦的黏膜受压分布于鼻腔及鼻窦的黏膜上的神经末梢,引起反射性头痛。2004年国际头痛协会第二次对头痛的病因进行分类时,将鼻源性头痛分为鼻炎和鼻窦炎所致头痛和黏膜接触点性头痛。
病因
黏膜接触点性头痛主要源于鼻腔的解剖学异常,以鼻中隔偏曲最常见,其次是鼻道窦口复合体的解剖变异,包括钩突肥大、中鼻甲肥大、气化或反向弯曲以及筛泡的过度气化等。
炎症性头痛,鼻部的炎症性疾病如鼻-鼻窦炎。
临床表现
包括:
①鼻腔及鼻窦的黏膜和骨膜受到感觉神经纤维的支配,当受到寒冷、压力变化和毒素刺激、血管异常或扩张时,可发生疼痛。
②生物化学的研究发现,鼻黏膜中尚存在一种称为P物质的神经肽。鼻腔及鼻窦的炎性改变,以及局部结构异常所致的机械压力均可诱发鼻黏膜的各种受体释放P物质,引发血管扩张、渗透性增高、血浆渗出、黏膜水肿、腺体分泌增加,刺激分布于鼻腔及鼻窦黏膜的神经纤维而引起头痛。
诊断
黏膜接触点性头痛主要特点:
①位于眼眶周围、眼眶内侧、颞部或颧突部的间歇性头痛。
②有鼻黏膜接触点的证据,而且没有鼻炎及鼻窦炎的表现。
③头痛的程度随患者直立或平躺体位变化而变化,且在局麻药作用下,头痛可在5分钟以内消失。
④手术去除黏膜接触点后,头痛在7天消失且不复发。
炎症性头痛主要特点:
①额部疼痛伴有面部、耳部或齿部的一个或多个区域疼痛。
②检查证实存在急性或急慢性鼻-鼻窦炎。
③头痛与炎症的发生或急性加重同时出现。
④炎症缓解或经过有效治疗后,7天内头痛和/或面部疼痛可缓解。
治疗
包括:
①黏膜接触点性头痛,保守治疗只能暂时缓解症状,手术去除黏膜接触点是治疗黏膜接触点性头痛的唯一有效手段。
②炎症性头痛,保守治疗鼻-鼻窦炎症性疾病。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手术治疗,如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