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于软骨组织的恶性肿瘤。约占所有恶性骨肿瘤的1/3。其特点是肿瘤细胞生成软骨,并可见透明软骨分化及黏液样变、钙化和骨化等病理改变。软骨肉瘤多见于成人,男性多于女性,是30岁以上患者中最常见的骨肿瘤。超过70%的确诊病例出现在40岁以后。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稳步上升。因肿瘤发生部位可分为中心型和骨膜型,另有少数可发生于软组织。好发于骨盆,其次是四肢长骨和肋骨。
病因
病因不明。软骨肉瘤由软骨细胞或间胚叶组织发展而来,并可起源于身体任何部位软骨内化骨的骨骼,可能与染色体异常有关。
临床表现
发病缓慢,疼痛及肿块为主要症状。早期出现患处隐痛,逐渐加重,夜间尤甚,服用止痛药无效。随病情进展出现肿胀及肿块,可产生压迫症状,出现受累关节活动范围受限、病理性骨折以及与肿块效应和肿瘤位置相关的疾病,诸如排尿困难、尿频、尿失禁、肠梗阻和麻木,晚期可见静脉曲张,皮温升高及充血发红等现象。
诊断
早期诊断对软骨肉瘤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X线可见溶骨性破坏,骨密度减低,病灶内散在密度不等的钙化,钙化可呈环状、半环状、屑状、点状或分叶状。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可见钙化灶(环状、弧形或爆米花型)和侵袭性生长特征及骨溶解性病变。磁共振成像(MRI)可见病变区域呈现低/中信号强度,常用于术前对病变的评估。但确切的放射学特征取决于软骨肉瘤的疾病类型及疾病等级。
治疗
预后好于骨肉瘤。由于软骨肉瘤对放疗不敏感,且化疗极易产生耐药性,手术切除仍然是治疗软骨肉瘤的金标准。手术可行局部大块切除、节段性切除或截肢术。针对转移潜力较低的软骨肉瘤,可采用局部刮除或切除无症状小病灶的手术方式,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对于转移潜力较高的软骨肉瘤,广泛切除仍然是必要的手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