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症

病原微生物进入机体无菌的体液或体腔,发生感染,而机体对感染反应失衡,导致一个或多个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的症状。其发病率居高不下,病死率高达20%~30%。

脓毒症的描述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希波克拉底时代,然而直到1991年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CCP)和危重病医学会(SCCM)召开的联席会议上才提出脓毒症的定义,即机体对感染的全身性炎症反应(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并将感染+全身性炎症反应作为脓毒症的诊断标准。由于脓毒症缺乏特异性,原定义也不能全面反映脓毒症的病理生理过程。2015年欧洲危重病医学学会(ESICM)、美国危重病医学学会(SCCM)组成专家组提出了新的脓毒症定义,即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

诊断

脓毒症的诊断标准必须在满足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基础上增加≥2分或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2分,即至少具备以下3项中的2项:
①低血压,收缩压(SBP)≤100毫米汞柱。
②意识状态改变(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5)。
③呼吸急促,呼吸频率≥22次/分钟。

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是脓毒症的一个亚型,临床诊断标准为脓毒症即使已经进行充分的液体复苏,脓毒症患者仍然存在:
①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平均动脉压(MAP)≥65毫米汞柱。
②血乳酸水平≥2毫摩尔/升。

治疗

脓毒症的治疗需要多个学科搭建联合会诊平台,共同努力、通力协作。不仅需要临床科室根据病史特点、基本检查、流行病学资料早期快速诊断,尽快找到病源责任灶,推测出可能的致病菌,早期恰当使用抗菌药物,还需要临床微生物室利用传统和新型的快速检测技术尽快找到致病的病原微生物,也需要临床药理监测血药浓度,甚至是药物的组织浓度,来实现真正的精准化治疗。此外,液体复苏、器官功能支持及免疫检测和调理都是重要的治疗措施。

除使用抗菌药物外,非抗菌药物治疗策略的具体实施也十分关键。如感染病灶的外科引流、通过体位变化的引流、加强手部卫生管理、接触传染性疾病或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应穿隔离衣并戴手套、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予以洗必泰口腔护理和擦浴,以减少多重耐药细菌的定植和感染。另外,尽早利用肠道、促进肠道蠕动,减少制酸剂、镇静剂使用,做好鼻胃管、人工气道的管理和护理等都是脓毒症十分关键的综合治疗措施。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